首页 | 投保知识手册 | 终身寿险 | 定期寿险 | 两全保险 | 年金保险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人寿保险 > 专家教你买保险 > 正文
当前金融改革的突破口在哪里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我国保障房建设面临的突出困难是资金不足:地方政府财力不济,社会资金介入不够……而其他一些国家在保障房建设融资方面采取了不少效果很好的做法,比如发挥政府补贴的基础作用、引导私人资本介入和辅以不断创新的金融产品来撬动资本市场的力量等等,为我国解决保障房建设资金困难带来诸多启示。

  美国:融资主体向市场化转变

  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开始发展保障性住房体系。经过80余年的摸索,美国已建立起一套多元化的保障房融资体系,融资主体也经历了由政府为主向市场为主的转变。目前,美国保障房建设与投资的70%是私营开发商,整个融资体系已呈现出高度市场化、金融化的特征。其中,美国首创的低收入住宅返税政策(LIHTC)以及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模式,通过以市场化的方式吸引社会资金介入保障性住房项目,使保障房建设找到了可持续的融资之道。

  融资主体转为市场

  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为解决受经济危机冲击的弱势群体和战后大量涌入移民的住房问题,美国保障性住房建设逐渐增加,其中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是公共住房建设的高峰期,这一期间以政府直接资助为主要特点。

  1934年,美国政府成立联邦住房管理局(住房和城市发展部的前身)和房利美。前者负责建设和管理保障房,后者主要在一级市场上购买和证券化住房抵押贷款,确保购房者有大量可供使用的贷款资金。同时,美国政府还成立了联邦储蓄和贷款保险公司,防止金融危机带来的银行清偿困难。这些保障房制度与措施一直维持到20世纪60年代。 

分享到: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

人寿保险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