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保知识手册 | 报销型医疗保险 | 重大疾病保险 | 津贴型医疗保险 | 护理保险 | 产品 | 案例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健康医疗险频道 > 深度评论 > 正文
健康保险遭遇滞销和亏损两大瓶颈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随着越来越多人的保险意识增强,健康保险在中国发展前景是光明的。但是,健康保险如何能保证有长足健康稳定的发展呢?保险专家指出,健康险现在面临两大困境一是产品滞销而是赔付率过高而导致亏损,如果解决这两大问题呢?

  从医疗服务提供者的角度来讲,由于医生特别是消费者热衷的专家医生数量太少,其人均工作负荷过重,分给每位就诊患者的时间本来就少;再加上为了避免医疗纠纷,医生又必须分出大量时间做好病历记录。患者支付了不菲的金钱和时间成本之后,面对的往往是拥挤的医院走廊和工作压力之下不愿开口、埋头苦写病历的医生。

  就医环境差,医患之间没有充分的交流,再加上医疗服务本身就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未必就能一药起效,所以,对于正规的医疗服务,他们有尊敬,有不满,有需要,又有不情愿,情感十分复杂。

  基于这种情感,社会大众要么寄希望于“养生”来使自己远离医疗机构,要么就只能另辟蹊径了。比如,大家发现一些秘方、偏方简便易行,往往趋之若鹜。近些年各种养生之道、治病秘方大行其道,而大众健康类书籍更是触目皆是,随便打开去年任何一期的“开卷中国畅销书周排行榜”,非虚构类的Top 10中,健康类书籍总是占据半数以上的席位。

  从《人体使用手册》到《不生病的智慧》,从《求医不如求己》到《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养生”的概念不知不觉地被替换为“治病”,没有科学依据的奇思妙想、单个个体的偶然遭遇,稀里糊涂地成了创造奇迹的秘诀。

  虽然有“悟本堂”的倒掉,但与复杂而冰冷的现代医疗术语相比,大众健康书籍中的“泥鳅”、“茄子”疗法,似乎更加接近社会大众的文化心理。消费者无医自处的做法,虽属冒险,但也是无奈之策。这样,社会大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尚且难以充分调动起来,对医疗保险的需求自然会受到较大压抑。

  其次,也是更重要的,医疗资源的短缺造就了保险公司相对于医疗机构的弱势地位。

  从国际市场发育的历史来看,保险公司要想有效控制道德风险,进而遏制医疗费用和保险价格不断上涨的趋势,必须能够介入并影响医疗费用的形成过程,至少要能够监督卫生服务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而医疗机构之所以愿意让渡其医疗费用话语权,多是看中了保险公司的稳定客户群,这其中有一个暗含的前提,就是医疗资源出现了相对的过剩。

  美国管理医疗体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之前笔者曾访谈过近10位美国蓝十字蓝盾牌健康保险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据他们介绍,美国保险公司对某些技术、服务的承保与否直接影响到其研发和应用,而就特定的医疗服务,医疗机构向保险公司收取的价格总是显著低于市场价格。

分享到: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