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来,已陆续接到10余起关于"储蓄变保险"的消费投诉。”据长春市消协副秘书长钟萍介绍,除了消费者自己不注意了解保险详情外,被销售人员误导,把人身保险当成理财产品来投资,是很多消费者步入投保误区的主要原因。
“保险合同是需要客户签字确认的,而很多客户仅听信口头介绍,或者只是片面地关注保险产品的收益,所以很容易步入误区。“很多人以为"银行保险产品"是存款,是以理财增值为目的,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刘禹称,据他了解,过去5年做过银行保险产品的客户,到期之后几乎没有客户还要继续参与此类产品了,什么原因?一方面是目标客户不对,产品卖错人了;另一方面是误导,当时夸大其词,没有达到客户预期。
刘禹特别提醒消费者:银行保险产品不是“储蓄”,不能随便支取,此类产品是有保值增值的功能,但保值的前提是必须持续一段时间,没到时间如果提前终止,甚至要损失本金。另外,很多营销人员向客户介绍此类产品会获得多么高的收益,也是不客观的,银行保险产品不是投资型产品,所以不可能是低风险高收益的理财方式,应该当作长期存款的替代品,同时具备保障功能。(文章来源:和讯网)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