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保知识手册 | 终身寿险 | 定期寿险 | 两全保险 | 年金保险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人寿保险 > 深度评论 > 正文
外资寿险公司的软肋在于“时差”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十年前,随着外资保险公司的进入,保险业惊呼:“狼来了!”然而,十年过去了,大多数外资寿险公司却出现水土不服的症状:保费收入减少,市场份额下降,经营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遭遇挑战,等等。

  开放,给中国保险业带来的成绩有目共睹。这其中,外资险企功不可没。然而,为什么十年来外资寿险公司的市场表现低于我们当初的预期?在寿险市场陷入困境之际,外资寿险公司又当如何突围?为此,本期《保险周刊》特别策划入世十周年专题,以外资寿险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十年来的收获与困惑、危机与机遇为切入点,希望与读者一同分享其中的商业智慧与市场感悟。

  今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十周年,世界财富500强榜单上,几乎所有上榜的外资保险劲旅都已在中国落地,外资引进后,他们的百年管理经验对我国保险业是否起到了很好的学习、消化和“鲶鱼”效应?外资保险在中国的合资公司是否在行业口碑、品牌影响力、公众教育方面对行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日前,以中国内地主要的23家寿险公司作为参评对象,通过对随机样本调研、京沪粤百名保险记者调查问卷、7.5万网民点击调查等方式,搜狐财经最终评选出《入世10年外资寿险“中国概念股”榜单》:信诚人寿中意人寿中宏保险中英人寿在总评榜中的“绩优股”排名靠前;汇丰人寿、新光海航、交银康联在“潜力股”中列前三位;君龙人寿、长生人寿、中法人寿在“垃圾股”中排名前三。

  品牌形象如何传递

  “外资保险在中国还存在”时差问题“,这种”时差“表现为居高临下,心态还没有摆正,结果水土不服。”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教授毫不讳言合资公司中外资保险股东存在的问题。他认为,外资寿险公司在中国市场将很难获得全局影响力,应该结合自身的经验和专业优势,专注于某一方面,将特定人群做专做精,走“品牌专卖店”的扩张形式。

  然而,从目前来看,外资保险公司的“品牌专卖店”之路远未起步。北京数字100市场研究公司执行总裁张彬对《外资保险公司的品牌调查报告》中发现的问题概括道:“尽管很多外资保险公司会有全球化品牌资产定位和策略,但在中国市场上采取何种沟通方式来为自己的品牌定位宣传,沟通之后又能达到预期效果?这些方面其实需要外资寿险公司更深入地进行思考。”

  从调查结果来看,与其他金融行业不同,目前还没有哪一家外资寿险公司的品牌在美誉度上处于遥遥领先的位置。另外,健康险意外险购买率较高,但值得警惕的是,购买率高的险种,恰恰满意率比较低。满意度代表着一家公司未来的市场增长潜力。而目前的现状是,消费者来到外资寿险公司,怀着较高的期望却最终失望而归,两种情绪间的落差反映了外资寿险公司在产品设计或服务方面的漏洞,但同时意味着又一个拓展市场的机会。因此,如何提升客户满意度,是外资寿险公司需要深入钻研的课题。

  调查结果还显示,真正靠单纯的品牌影响力去拉动保费规模,其能力是非常有限的,真正的品牌竞争力来源于销售人员的服务体验和产品自身。不过遗憾的是,客户虽然通过这两个渠道对品牌了解最多,但其建立起来的品牌形象却极为不佳。如何提升这两个渠道的素质,是影响品牌影响力的关键环节。

  股权架构怎样最合适

  在当初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谈判时,金融业对外开放是非常重要的砝码,其中,保险业对外开放采取了合资模式,这一方面让更多优秀的保险品牌在较短时间内在中国设立起营业机构;另一方面,也让中国消费者接触到不同文化特色且具有全球运营经验的外资保险品牌。

  “从总体看,外资公司拓展中国市场,有一部分由于对中国市场不了解,往往采取参股方式,先做战略投资者。目前,中国国内几家大型的寿险公司,像平安、太平洋、泰康等都有外资股东。另有一些公司则以自主经营为主,并按国内监管规定,寻找一个国内合作伙伴共同组建合资公司。从合资公司的中外股东看,基本上国内市场所有合资公司的中方伙伴都属于国企性质,最近刚刚批复了一家外资与民营企业合资的保险公司。总之,外资进入中国保险市场,必须先看清大环境,解决各种冲突,才能谈下一步如何经营。”上海钛胜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原中美大都会人寿总经理齐莱平如是说。

分享到: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

人寿保险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