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保知识手册 | 报销型医疗保险 | 重大疾病保险 | 津贴型医疗保险 | 护理保险 | 产品 | 案例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健康医疗险频道 > 其他 > 正文
特需医疗价格放开 健康险人怎么看?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长寿已成为百姓关注的热点。与此同时,健康保险也逐渐成为百姓购买保险的首选。
 
  2.重视编码、项目规范,为议价博弈提供基础
 
  特需医疗服务不仅放开价格,还包括放开医疗服务项目的增设。在按项目付费逻辑下,价格项目有哪些,价格波动水平是多少,是健康险产品定价的基础。对于医疗费用的管控手段要求更高。保险公司应加紧对价格项目规范和编码、诊疗规范的研究,关注医疗费用的诊疗过程、诊疗项目,完备诊疗数据录入,建立自己的滥用欺诈监控系统,加强医疗管理,及时介入医疗过程,否则即便在健康险需求旺盛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仍难能获得利润和持续发展的动力。
 
  事实上,在高端医疗市场中,相当多的营利性医疗机构在定价和项目上也拥有自主权,但在业务合作中,商业健康险公司对价格细节、项目规范关注还远不深刻。而且在公立医疗机构数据封闭的整体背景下,商业健康险在与公立特需的博弈中的命运将未卜难料。
 
  3.不放弃体制外合作,用更大勇气和远见创新创造
 
  特需医疗可以说是国内医疗伪市场化,市场化不彻底的产物,而商业健康险的发展离不开医疗市场化,否则只能依附社保力量获得生存,不管是社保业务托管还是社保范围内的保障。长期以来,可以说商业健康险对于医疗费用的管控处于粗暴粗放阶段,比如条款中一般都限制赔付的医疗机构范围仅为“二级及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赔付的医疗费用定义为“合理且必须的医疗费用”,但并不利用自己的业务经验和能力,形成属于自己的符合要求的医疗机构目录、医疗项目目录、药品目录,几乎完全依赖社保或者干脆通过高昂定价覆盖而直接买单。致使健康险无法摆脱单纯买单出纳的低维角色,对整个产业链的价值和印象几乎微乎其微。
 
  随着健康险发展的需求进一步加大,健康险应该利用自身的商业逻辑与同样在商业逻辑里的民营机构加大合作,寻找出路。特别在公立医疗机构进一步强势的情况下,商业健康险更应该拿出更大的勇气和远见,利用与市场化下的民营机构平等对话、议价博弈的机会,寻求在价格制定、支付方式转变、诊疗规范、目录使用、数据对接的新天地。
 
  影响医疗费用的医疗价格价格管制更好的替代品应该是支付方式的转变,而不是在垄断尚未打破、信息尚未流动的情况下的价格双轨制。价值管制下的后付制按项目付费,必然导致医疗服务和药品检查的滥用,医保最大的需要是通过对医疗过程监控滥用欺诈的控费。但在价格自由的市场里,更好的做法应该是支付方式的转变,变后付制为预付制,包括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按床位付费以及各种方式的混合。在可议价的市场里,才有健康险尝试支付方式转变的机会,进而发挥对卫生资源配置的力量。
分享到:

本周精彩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

健康医疗险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