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河夫妇的情况看,本可以快快乐乐,在零压力的状态下享受着美景人生。一方面,夫妇俩知性、乐观、豁达、热衷于旅游和健身活动,这种身心状态,为颐养天年提供了心理基础和客观环境。另一方面,夫妇俩年7万元退休金和完善的医疗保障,以及家庭积蓄,也为夫妇俩颐养天年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支撑。
然而,秦河夫妇目前的经济压力并不轻,按目前的思路走,今后的经济压力还将增大。一方面,随着时间地推移,秦河夫妇双方父母的医疗保健经费需求将凸现,并且在目前医疗收费水平下,不会是个很小的数目。与此同时,夫妇俩自身负担的医疗费用和保健费用也将逐步增加。另一方面,偿债压力过大。目前,秦河夫妇的全部流动资产为29.5万元(存款15万,国债10万,股票4.5万),而支出预期却高达37.5万元(借款本息27.5万,儿子结婚10万),负债8万元。很显然,这与秦河夫妇颐养天年的目标和收入、消费水平不相匹配。
作为父母和儿女,都应懂得一个最基本的道理。在儿女尚需抚育的阶段,给儿女以父爱母爱和家的温暖,努力培养儿女的积极人格特征,为儿女提供获取知本的物质支撑,打造最好的平台,这是父母的基本义务和责任。但当儿女羽毛丰满,能够而且应该展翅飞翔后,父母们就应放开手来,让他们自己去努力工作,创造财富,创造生活。人,是需要有适度压力的。适度的事业压力和经济压力,将转化为年轻人打拼事业、努力赚钱的动力。而长期呆在父母襁褓里的孩子,则可能“慢熟”。从背景资料看,秦河夫妇为孩子做的事已经不少了:将其培养成人;让孩子拥有价值134万元的不动产(秦河夫妇的儿子为父母房产的惟一继承人)。这在靠工薪生活的中国家庭,真有点“可怜天下父母心”了。因此,孩子的婚事,还是让孩子自己操办好。孩子的家,还是让孩子与他的女朋友共同努力建造好。
(1)日常生活开支。在北京,生活成本不低。若要生活丰富多彩,仔细品味人生,要花钱的事儿还真不少。年安排日常生活支出2万元,确实太少了。但收入就这么多,而刚性的支出却摆在那儿。因此,每年还得从获利投资中拿出一部分钱来,以弥补日常生活支出的不足。紧紧巴巴过日子,勒紧裤带积钱财,这种“土财主”式的生活观,有悖“抓住今天的快乐”的理财目标。
(2)健身活动经费。人是群居动物。孤僻的生活将扭曲人的心理,损害人的健康。而积极向上的、多元的老年文体活动,则可净化人的心灵,调节人的心理,愉悦人的情感。当然,这样的活动也是需要一些成本的。
(3)旅游消费。旅游消费是一种绿色的健康消费。秦河夫妇拟每年旅游2次,这活法真不错。当然,老年人旅游与年轻人旅游在做法上应有区别。首先,在旅游目的地地选择上,就应抓住身体健康的时机,将自己最想去而目前尚未去的地方放在优先的位置予以考虑。秦河夫妇拟到澳大利亚旅游,就是一种优选。当然,西藏若未去过,也不妨优选一下。其次,在出游方式上,若在国内,最好是作自助游。随团旅游,走马观花,赛跑式的,一是看不出什么名堂;一是人累得慌。于老夫老妻而言,旅游是一种休闲,是一种运动,是一种生活调剂和心灵流浪,不妨一路慢慢看来。比如,看中国风景名胜百镇,就不妨考察考察小镇的人文历史,民俗风情,同小镇人同吃同住同乐,体验一下人间万种风情。这样下来,既花钱省,又好玩。每年安排1万元,夫妻俩作2次自助游,基本够用。待借款归还后,可每2年作1次境外游。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