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势之变——保险业的“寒冬”
今年冬天是暖冬,但对保险行业来说,或许这个冬天显得异常凛冽。
“今年开门红就不是很顺畅,现在2012年的开门红,形势也很严峻。”陈宇是国内一家大型寿险公司四川分公司的员工,今年公司没有实现年初总公司制定的年度增长目标,公司内部从上到下都有些垂头丧气。陈宇抖了抖香烟,叹气说:“如果明年还这样,收入和效益就恼火了。”
陈宇的焦虑,是今年大多数保险从业人员的共同难题。
保费现负增长
今年4月,绝大部分寿险公司单月保费收入急剧下滑,前六大寿险公司单月保费降幅达四成左右。前4月寿险业整体保费收入3816.6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19%,首次出现了负增长。陈宇摇摇头说:“这在过去10余年从未发生过。”
7月、10月等单月对大部分寿险公司来说十分“悲催”。最新数据显示,前10月寿险公司实现规模保费8428亿元,同比增长5.5%,这也是近年来较低的增速。此外,保监会日前公布的数据也显示,寿险业情况不容乐观。在54家寿险公司中,标准保费出现负增长的公司达到了20家,规模保费出现负增长的公司也达到了11家。
与此同时,据媒体报道,今年3月底时,营销员数量为333万,到今年5月寿险营销员数量锐减几十万。这是国内保险业从代理体制出现以来,销售代理队伍第一次出现负增长。
不仅如此,就在收入和人员双降的同时,整个行业的偿付能力在今年也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压力。3家上市公司的中报显示,寿险业务偿付能力出现集体下降。与2010年年底相比,中国人寿偿付能力充足率由211.99%下降到164.21%,平安人寿从180.2%降至158.1%,太平洋寿险从241%降至192%。刚刚上市的新华保险,偿付能力在今年9月底只有86.58%。
成败皆银保
陈宇说,寿险业的困境受到了内外部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过今年寿险业增速的回调主要集中在银保渠道。
不可否认,银保渠道的新规极大冲击了寿险市场。过去几年,寿险的大半江山依靠的就是银保业务打下的市场,而银保新规出台后,银保规模大幅萎缩。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月~10月银保渠道保费收入同比下降7.2%。尽管个人营销、电话销售、网络销售等渠道保持了较快的增长,但由于银保业务占比达到50%,银保业务的下滑导致寿险增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落。
同时,银保产品也受到了银行理财产品的冲击。作为保险从业人员,陈宇觉得自己很无助。“保险是帮大家规划人生、提供保障的,不是以收益为主打。但却始终无法避免跟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相比较”。而银行理财产品期限多数在3个月以下,年化收益率多数在3%~5%,在流动性和短期收益等方面均有明显的优势。而国内银保渠道销售的产品绝大部分为储蓄替代型产品,在银行理财产品爆发式的冲击下,在银行渠道销售的保险产品的发展空间受到了挤压。
2.营销之变——尴尬的银保驻点
57岁的肖大姐2005年和老公一起转到保险业。在保险这个运转极快,靠服务和口碑打天下的行业里,他们“半路出家”要想很快上手并有不错的业绩,一点也不容易。听了几位前辈的经验,肖大姐决定让老公去“啃”代理人这块“硬骨头”,自己设法“钻”进银保渠道,成为一位驻守银行网点的保险公司员工。但没想到的是,监管部门的一纸通知,让她还得去“啃”那块“硬骨头”———转做保险代理人。
临近退休的年龄了,还被迫转了岗,这是肖大姐没想到的事。
事情要从去年说起,针对“存款变保单”事件的频发,去年年底银监会下发通知,叫停了保险公司人员进入银行卖保险的银保驻点销售。今年,取消保险公司在银行驻点销售资格的银保新规(俗称“90号文”)在全国范围大规模实施,这一措施最大限度保护了客户的利益,但也让像肖大姐这样的“驻点人员”变得尴尬起来。
肖大姐原本以为,也许风头一过,就又可以回银行去驻点了。但没想到这道禁令如此严格。转岗作保险代理人,就相当于推翻一切重新来过。这对于已经57岁的肖大姐来说,显得比年轻人要艰难得多。肖大姐摇摇头,“先看看吧,实在做不了就只有退休了!”
据了解,“90号文”实施后,国内保险公司纷纷顺应规定,撤回了驻守在各个银行网点的销售人员。撤回的这部分人员有的转做内勤,更多的则转投了个险渠道,成为千千万万保险代理人中的一员。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