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保知识手册 | 终身寿险 | 定期寿险 | 两全保险 | 年金保险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人寿保险 > 深度评论 > 正文
人保寿险李良温:从消费者的角度探讨寿险业八大问题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从事保险行业三十多年的中国人民保险集团执行董事副总裁、中国人保寿险副董事长总裁在中国保险业寿险营销高峰论坛上表示:“在这三十多年里,我做过寿险也做过财险,但是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保险这么一个神圣的职业,但是为什么我们的市场形象不够好呢?是行业有问题还是我们的销售能力不够呢?”

  从事保险行业三十多年的中国人民保险集团执行董事副总裁、中国人保寿险副董事长总裁在中国保险业寿险营销高峰论坛上表示:“在这三十多年里,我做过寿险也做过财险,在国内国外都做过,包括管理、销售、产品研发、精算、投资财务等。亲历了中国保险业发展历程,但是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保险这么一个神圣的职业,但是为什么我们的市场形象不够好呢?是行业有问题还是我们的销售能力不够呢?”

  其实都不是,最核心的问题是保险业是不是真正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思考保险业的发展。面临着这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转型和突围,如何转型和突围,问题究竟在哪里?是不是因为结构不好?是不是交费方式不好?不是有人提倡期交,是不是内涵价值高低问题?其实想来想去也都不是。

  其实最主要的问题在哪呢?最主要的问题是我们做保险的人,你是不是真正站在保险消费者的角度来思考并且来解决问题,去谈保险、去创新、去发展的。

  如果你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思考,你在消费者的角度谈发展了,我们就不可能出现那种社会地位问题、市场形象问题。我觉得现在我们保险业有很多理论问题似是而非、模棱两可、人云亦云,有一些理论问题非常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我是自己在内部总结过,至少有二十多个理论问题需要进一步澄清,今天我拿出一些问题和大家一块探讨,一家之言,不见得对。对的就参考,不对的请大家批评指正。

  第一,保障回归。在报刊杂志、理论界、舆论界叫得很响,大家都说要回归保障,为什么要回归?因为保障型业务内涵价值高。新业务价值高。所以这回归保障。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好好思考一下,你说内涵价值高低,新业务价值高低和消费者有什么关系?

  如果关系不那么大的话,你非得强调内涵价值高让人家保障回归,能够回归得了吗?我们这里让消费者买保险买的是保障,不是为了帮你实现内涵价值最大化。如果让你都实现内涵价值最大化了,消费者的价值还能最大化吗?这不就是问题了吗?

  我们还在宣传你们要买保障型产品,因为这个内涵价值最大化。说到保障我觉得大家对保障的理解是个问题。

  “保障”在保险里的含义和我们平常字面含义并不太一样。舆论目前的“保障”两个字,我觉得含义太狭隘了。在保险里“保障”的含义,是未来出现特定需求的时候,通过保险这种方式,能够在经济上得到满足和解决。这就是保障。

  保障不仅是保障型产品能够提供的,也不是说买意外险是保障吗?这是保障型,不是说买意外保险就不发生意外了,买重疾保险就不生疾病了。是一旦发生意外或者重大疾病,可以用保险公司付给你的钱去治疗疾病,如果是这个意思的话大家就知道了,保障型产品能够提供的保障投资性的不能提供吗?如果投资分红型产品能够提供为什么要回归保障呢?

  大家知道新加坡这个国家,新加坡这个国家把居民储蓄存款列入保障范围。想一想对吗?对啊,如果一个国家所有居民都有足够的存款养老的话,政府还需要给大家建立养老保险机制吗?

  澳大利亚的养老保险就不好吗?他的投资产品卖得很好。这就不是保障吗?一个人如果用投资赚到足够的钱能够养老的话,还有买养老保险的需要吗?这也是保障。

  所以我得出一个结论,保障的标准是什么?保障的标准是钱。保障是否充分的标准是什么?是钱的多少。

  如果明白这个道理的话还谈什么保障分配。我们当然说保障型产品和投资型产品不一样,我们不否认不一样,风险型产品对风险比较高的产品,我们可以引导消费者用财务杠杆,以比较小的保费去换取保障最大化。但是对分红型、储蓄型产品不要这样提了,应该让消费者根据自己的财务状况,做出理性选择。根据自己未来财务收支情况,决定保险消费的交费方式。所以这个问题我给出的建议是不要消费主导,一定要销售主导。消费主导不容易产生销售误导,把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消费者。这是最重要的。

  第二,回归传统保险。这在媒体上讲的也很多,很多理论不厌其烦地讲回归传统保险,为什么回归传统保险呢?理论有说只有传统保险才是实际意义上的保险。这句话对吗?我不反对这样说,我同意这种说法。但是你知道吗,传统保险的定价利率2.5%已经十多年不变了,当下一年期存款利率都已经3.5%了,而我们多年期、甚至传统产品定价只有2.5%,这样的产品你买吗?买自己开发的传统型产品,做保险的卖给谁啊?让谁买啊?这样的业务能够形成规模吗?

  再看一看那些数字,2001年前后传统保险占多大比例?现在占多少?由61%下降到8%、9%,为什么?消费者给出了回答。

  我觉得传统保险定价利率不上调就不会有销路,传统保险就不能回归。推销定价利率还不如一年期存款高的传统产品本身就是误导。

  我在这个问题上给出的建议是有损消费者利益的产品,任何有良知的销售者都不要去卖。客户是上帝,我们整天喊客户是上帝,上帝不可欺,欺骗上帝必遭报应。

分享到: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

人寿保险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