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农民工市民化的途径可以因地制宜地探索,但由于农民工市民化任务的艰巨性,在推进中还需要更多宏观层面制度的配合。
比如,农民工市民化实质就是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即农民工要逐渐享受与城市原有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和各项权利。但从报告的相关数据来看,农民工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还很低,如农民工缴纳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的比例虽然近年来有所提高,但比例却分别只有14.3%、24%、16.9%、8.4%和6.1%。
而若要解决以上农民工社会保障缺失问题,即使按照目前每人10万元的平均支付水平,就需要至少26万亿元。这显然需要政府以及有关方面做出相当大的努力,如需要尽快明确中央政府、农民工输入地(城市)、来源地(乡村)和农民工自身四个主体的责任,建立合理的基本公共服务成本分担机制。
再如,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差也直接制约了农民工市民化的发展。近年来,农民工从事建筑业就业的比例在逐年递增,从2008年的13.8%上升到18.4%,而从事制造业的比重则趋于下降。考虑到建筑业就业不稳定、不平等、权益没保障等多方面因素,比如建筑业农民工被拖欠工资的占1.5%,远高于其他行业;建筑业未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达到75.1%;建筑业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障的比例也最低,实际上这都不利于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
上述因素虽然有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性,如近年来建筑业繁荣刺激农民工需求增加,以及我国各地普遍利用中央政府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加大基建和刺激地产投资,但隐患在于这种发展的不可持续性,未来基建和地产投资增速的放缓也会明显影响农民工就业。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