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知识手册 | 社保查询 | 养老保险 | 医疗保险 | 生育保险 | 工伤保险 | 失业保险 | 百家争鸣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社会保险频道 > 养老保险 > 正文
 
农村养老“三驾马车”的困境与突围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根据2005年的人口抽样普查数据,我国农村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29亿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58.23%,农村的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14.7个百分点。

  根据2005年的人口抽样普查数据,我国农村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29亿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58.23%,农村的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14.7个百分点。据民政部最新统计,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已上升到940万;194万在城市,746万在农村。部分丧失自理能力的约有1894万。与城市相比,农村老龄化速度更快、程度更深、养老资源更为稀缺,养老问题更为严峻。农民的养老、医疗都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同时,因为大批青壮年流入城市打工,赡养服务人口的下降使农村老年人的照料与慰籍成为难题。农村人口老龄化给我国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老龄问题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重大社会问题。农村人口的赡养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村老年人的具体生活问题,也关系到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国内对农村养老问题的学术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过20多年的探索,学者们已达成共始,认为农村养老问题是中国养老事业的关键问题。国内研究集中于农村老人的三种养老方式,即土地养老、家庭养老与社会保险养老。笔者把这三种养老方式称为农村养老的“三驾马车”。“三驾马车”是否能够拉动中国城市化与人口老龄化留给农村沉重的养老负担,研究者莫衷一是。就农村养老问题,笔者随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课题组于2007-2008年在内蒙、青海、甘肃、广西等地展开调研,2008-2009年在安徽、河北等地调研,发现:不管是原来发挥重要作用的土地和家庭,还是现在试点的国家新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在市场经济、城市化、社会转型等宏大背景下仍然很难发力。如何让“三驾马车”的交互作用达到优化,破解空洞农村的养老难题,也就成为了“社会结构中的公众议题”,而非“环境中个人的困扰”。

  一、农村养老“三驾马车”的“名不副实”

  (一)土地养老方式的波动性

  千百年来,作为农民生产生活的保障,农民和土地唇齿相依。“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土地作为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依然在老年人的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土地的养老保障功能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土地数量、土地的肥沃程度、老人的健康状况、对土地的资金投入、农产品价格的好坏、国家对农村的政策等都影响到土地收入。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耕地收益更加难以保障,以土地作为规避老年风险和作为老年人生活来源的可行性受到了很大制约。

分享到: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

社会保险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