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保知识手册 | 报销型医疗保险 | 重大疾病保险 | 津贴型医疗保险 | 护理保险 | 产品 | 案例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健康医疗险频道 > 其他 > 正文
互联网保险 卖的不只是“爆款”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目前通过互联网销售的保险产品成百上千、种类繁多,但是多数还属于传统保险产品范畴,其实质是“线下产品线上化”,与真正的互联网保险产品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记者在蚂蚁金服了解到,像基于淘宝场景的退货运费险、适应网购安全需求的银行卡安全险等基于特定场景开发的互联网保险产品,都是互联网结合新兴行业衍生出来的新型保险需求,对互联网保险产品的探索具有重要价值。以后者为例,2014年,支付宝联合保险公司上线了针对支付宝自身账户的安全险,投保人数达1.2亿,有效增强了用户安全感。今年4月,蚂蚁金服将这一保障思路拓展到了支付宝账户之外,联合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线银行卡安全险。支付宝两个月前上线的银行卡安全险投保用户已达到了128万。
 
  “大量网络消费者正在转化为互联网保险‘保民’,保险与消费展现出互相促进的‘共生效应’。”有业内专家指出,一方面,保险切入消费场景,可以提升互联网消费活力;另一方面,互联网消费又反过来激发更多的保险需求,将大量互联网消费用户培养成新“保民”。有了传统保险产品互联网化和基于场景开发的经验积累后,依靠互联网大数据,通过对消费者年龄、性别、职业和消费习惯的分析而形成的定制化互联网保险产品,将逐步成为可能。以传统车险产品为例,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支持,有人提出了新的定制化需求——消费者如果当天并未开车出行,可将当天保费按一定比例赎回,甚至可以将按年计算的保费拆分成按天计算,消费者只有在开车出行的日子才需缴纳保费。
 
  互联网“进化”难度不小
 
  熊孩子淘气险、“大姨妈”痛经险、手机碎屏险……如今支付宝的蚂蚁保险服务平台上在售的健康险、意外险、财产险等有不少令人眼前一亮的险种,让人联想到曾经的赏月险、看球喝高险等。如何回归保险本质,不再将奇葩与创新划等号,一直是互联网保险“进化”中的难题。
 
  “互联网保险省去了代理人佣金,通过互联网渠道拓展,营销成本低。同时,在产品开发部分,互联网保险产品相对简单直接,成本也可以有效控制。”黄葳告诉记者,借助互联网平台,一个好创意对公司品牌的提升有重要影响。2013年8月,刚刚在天猫开店的东吴人寿推出了两款终身寿险万能型产品,其中一款1年期起专享理财保险在七夕前推出,通过“爱情保险”的创意赢得市场关注。该保险预期年化利率为5.2%,保的不是爱情,而是以爱情为名的专属理财型保险,可以在七夕作为礼物赠送给自己的爱人,而购买产品的已婚夫妻或情侣,甚至是购买时还单身,购买后找到伴侣的,在购买一周年内只要在网上晒幸福或结婚照,还能获赠1314个集分宝。当时,有200多对情侣、夫妻参与晒幸福,“爱情保险”更是赢得了热议,公司微博的粉丝数从活动前的200多人飙升到了4万多人。
 
  有业内专家指出,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的大数据积累,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在反映不同生活方式的同时,为互联网保险未来的精准运营提供了参考。比如购买车险和意外险的保民与线下保民相似度很高,而购买很多创新险种的保民则与线下投保行为差异较大。解决生活中的细节问题,正在成为新时代保险消费者的新需求,如何设计出小额、碎片化的保险产品,将相关数据背景置入产品模型,对保险的互联网化提出了新要求。
 
  “在看热闹、赚吆喝之外,我们还需要设计开发更多能够发挥保险本质作用的产品,比如针对尚未发生的、会使保险对象遭受损害的危险、事故、疾病等,开发互联网特色的健康险、医疗险、意外险等。”做IT出身的黄葳对互联网保险的未来充满信心,但还是在实践中感受到了发展的难题,比如在互联网保险中最受欢迎的理财型保险盈利模式简单,是否可以成为保险的主打产品?如果能够与体检机构、健身机构实现相关健康数据共享,能否为传统健康保险找到互联网突破口?此外,小额化的互联网保险产品如何更好地支撑保险公司业绩,也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分享到:

本周精彩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

健康医疗险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