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监会规定,保险公司投资不动产以及与不动产相关的领域,不超过保险公司上年末总资产的10%,根据新华保险2010年业绩报告,截至去年底,公司总资产达到3045亿元,这意味着可以有超过300亿元的资金进入不动产领域,在四地筹建养老社区的资金绰绰有余。
“香饽饽”的难处
养老产业是块“香饽饽”,不过其中的风险也不容忽视。
去年12月在上海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养老产业高峰论坛上,相关专家对保险资金向养老产业转型给予肯定的同时也提醒,在市场开发和盈利模式尚不成熟的条件下,投资者进入投资大、周期长的养老产业,需有充分准备。
“根据现在几家保险公司的方案,它们打造的都是一体化高端养老社区,投资大、风险高,投资者和经营者将面对土地、建筑、运营等成本的挑战。”7月5日,一位上海的地产分析师说。
此外,保险机构要如何以比较低廉的价格,获得当地政府出让土地的认可,也是现在保险机构进入养老产业所面临的一大难题。
“保险公司投资养老社区非常需要取得政府的合作,如果公司计划和政府对地块的规划能够相吻合,政府用特殊规划用地的低价将土地出让给保险公司的话,几乎就是稳赚不赔的项目,至少可以有土地收益作为基本保障,但这需要接受5-10年不能转变经营项目,不能出售土地等的限制,还要等待政府的相关规划,这些都比较有难度。”一家大型寿险公司负责人分析称。
还有保险公司认为,不能单纯依靠政府出让土地,最终还是应该以商业地产的方式获得土地,并进行商业化运作,有条件的情况下,将养老产业的相关机构上市,用公司的方式管理养老产业,只有这样才能做大。
投资养老符合险资特性
国家老龄委的数据显示,中国老年人的消费需求已超过1万亿元,2050年左右将达到5万亿元。
某养老保险公司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5万亿的养老需求,以及供给的巨大缺口,催生出规模空前的“银发产业”,对保险机构而言,养老产业是目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结合最好的产业。
之前,泰康人寿董事长陈东升对外表示,从资金运用角度看,保险公司投资养老社区,相当于发行了30年、50年的长期企业债券,同时又满足了保险资金对长期、稳定收益的需求。从产业链来看,养老社区向上衔接医疗保险、护理保险和养老保险等产品,推动保险产品的创新,同时带动下游的老年医学、护理服务、老年科技产品等产业,能够极大地延伸和扩展寿险产业链,同时有效整合关联产业。
对于热衷寻求出路的保险资金而言,有意投资这一领域的不会仅仅局限于国寿、泰康、新华以及合众四家公司。
在今年两会上,人保集团总裁吴焰在一份关于养老社区建设的提案中建议,将保险资金投资养老社区作单独投资类别管理,根据各类保险机构的资金运用规模、资金管理能力和经营历史情况等,对该项投资比例实行差异化、弹性制管理。
这意味着同样冲刺上市的人保集团未来也有极大的可能进入养老产业领域。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