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国际惯例,“全世界比较规范的社会保障制度”都会将养老保险制度分成“基础”和“补充”两大块:基础养老金是完全的国家责任,由政府运作,三方(雇主、雇员和国家)筹资,现收现支。在当今世界上,基础养老金大多要靠国家的财政补贴来维持平衡。据最新资料,日本的“国民年金”,财政补贴已达全部支出的二分之一。在基本养老金之外,还有补充养老金,也称“企业年金”或“职业年金”,个人账户,储蓄积累。在国家立法规范和行政监督下,实行市场化或准市场化的经营。补充养老金会形成大量的资金积累,并进入资本市场。
国际经验是值得重视和借鉴的。所以,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方向,也是必须将养老保险制度分为“基础”和“补充”两大部分:
基本养老保险,现收现付,实行“社会统筹+财政补贴”,以保障参保者的基本生活需求。全国人民不分身份、职业,都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资格缴费参保,个人缴费与企业无关;企业分担的部分,则由国家以纳税的方式直接向企业收缴。这一层面要讲公平,从国家领导人到偏僻山村的老农民,待遇应该基本上在同一水平上。基本生活需求是可以定量的,可以按生活必需的商品和服务来计算,然后区分地区差别,再按物价指数逐年调整。
补充养老保险,或称职业年金,则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自愿参加。这一层面与效率挂钩,多交多得。由政府立法监督,但由市场运作。政府指定有资质的银行、保险公司或其他金融机构参与运营,用人单位按职工的意愿选择承保机构,签订协议,并允许退出和重新选择。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