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保知识手册 | 终身寿险 | 定期寿险 | 两全保险 | 年金保险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人寿保险 > 寿险故事 > 正文
保监会祭出控险企投资风险组合拳 多项新规正在酝酿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面对宏观环境的持续低迷,调整结构、战略转型已成为保险行业的共识与主题。之前依靠高现价产品、趸交产品快速扩大市场份额的模式已无法在低利率环境中取得稳定收益。
 
  在一降一升之间,产险业务的承保盈利能力持续改善,市场对应和持续发展能力稳步回升。
 
  去投资依赖,追求可持续价值增长
 
  承保与投资是金融保险企业盈利的两大主要来源,其中,承保决定负债端和成本,投资决定资产端和收益。放在一个较长的经济周期中,简单地采用投资驱动模式或负债驱动模式,都容易带来巨大的经营风险,一味追求高额的投资收益过程,将会形成不可化解的风险。
 
  无论是拥有250年历史的美国寿险业、还是经历了130年的日本寿险业,由于在低利率周期中形成的“利差损”,一批保险公司难逃破产命运。在今天已成为成熟保险市场的日本,寿险公司极为重视资产负债的严格匹配,包括收益匹配、期限匹配和风险匹配。
 
  历史告诉我们,依赖于高收益来获取保险企业的快速增长,可能会风光一时,但绝无可能风光一世,只有追求和实现两者之间的均衡管控,才能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
 
  在长期的低利率环境下,能否建立起资产与负债之间的相互制约机制,将成为保险企业能否胜利穿越周期的一条“生死线”。
 
  正是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2015年,中国太保管理层在行业内率先进行资产负债管理改革,推动建立负债成本约束机制,由负债方(寿险、产险公司)履行委托人职责,由其基于负债特性的大类资产配置能力与投资人选择能力,完善建立以产品为原点的全生命周期资产负债闭环管理模式,而资产方(资产管理公司)仅作为受托人之一,着力于培育建立持续超越业绩基准的投资能力。
 
  为了从“高投资收益大发展,低投资收益不发展”的国内人身险业务固有发展模式中跳出来,在同业竞相发售高现价、高利率产品、追逐保费规模的2015年,太平洋寿险实施稳健的负债成本控制策略,降低了负债端对高额投资收益的依赖与追求。
 
  迈克尔·波特在《什么是战略》一文中提出,战略就是要在竞争中做出取舍,就是选择不做哪些事情。有舍有得,看智慧;是成是败,看坚持,知止方有得,方能实现稳中求进的持续健康发展局面,这也正是坚守价值类险企赢在长远未来之道。
分享到:
本周精彩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

人寿保险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