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建师资待遇质量收费动态监管机制
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近日表示,要研究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管机制,逐步对各类幼儿园教师资质、工资待遇、保教质量及收费等方面进行动态监管。
刘利民强调,要解决好幼儿园教职工配备、待遇、素质等方面的制度性障碍。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探索将公办园非在编教师、农村集体办幼儿园教师工资和社会保障纳入财政预算,通过建立规章制度保障民办幼儿园教职工的工资待遇,增强幼儿园教师职业吸引力。
3年来,全国幼儿园总数比3年前增加了30%,在园幼儿增加了近40%,“入园难”问题得到初步缓解。但刘利民同时指出,由于底子薄、欠账多,目前学前教育仍是教育体系中的短板和薄弱环节,资源总量不足,一些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体“入园难”问题依然突出。
刘利民强调,从根本上解决“入园难”问题,必须综合考虑边远贫困地区学前教育资源严重短缺的现实、城镇化发展趋势、人口分布流动规律、就近入园的需要等因素,打好政策“组合拳”。要着力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重点解决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分散地区、留守儿童集中地区学前教育资源短缺问题。要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发展、用工结构变化和人口流动的实际,重点解决好流动人员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问题。要针对残疾孩子“早发现、早干预、早康复”的学前教育特殊需求,努力增加残疾适龄儿童的入园机会。
要在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短缺的地区,集中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增设一批农村小学附属幼儿园,并在人口分散地区提供公益性的非正规学前教育服务,逐步做到“广覆盖、保基本”。要创新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支持国有企事业单位和集体办园,提高面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重点加大对农村集体和城市街道办幼儿园的支持力度,鼓励其提高办园水平。要加强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管理工作,确保城镇小区补足配齐幼儿园,并优先用于增加公办学前教育资源。
此外,要建立幼儿园基本信息公示制度,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向社会公开幼儿园办园行为和保教质量等方面的基本信息,接受社会监督。要加大对各类幼儿园保教质量的督导检查力度,纠正“小学化”的教育内容和方式,整治“小学化”的教育环境,坚决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