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保知识手册 | 少儿大病险 | 少儿医疗险 | 教育金 | 少儿意外险 | 少儿医保 | 少儿理财 | 产品 | 案例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少儿险频道 > 教育金 > 正文
家庭要买车换房存教育金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近期目标想买辆私家车,在东莞再购置一套小户型房子,自住或投资。为孩子准备教育基金的同时,还想为自己准备足够的养老金。

  保障对象:近两年,家庭年收入平均也可达到10万元。现有一套按揭贷款住房,月供1450元,现已还贷2年,目前该房子已被出租,月租金1500元。想为为孩子准备教育基金的同时,还想为自己准备足够的养老金。该如何理财呢?

  专家分析:

  理财重心规划还是小孩子的上学费用以及家庭各项支出也会随之增加。

  理财规划

  1、投资规划货币基金可继续持有股票短期不再投

  周先生投资了10万元的货币型基金,从今年有关统计数据来看,截至今年7月底,三分之一的货币型基金收益率超过了2%,而从今年整体分析,货币基金的投资前景还算比较乐观,为此,周先生可以继续持有,特别是现在处于加息周期,仍旧较为适合投资货币基金。另外,股票投资亏损严重,这点还是要看选择的个股而定。若长期持有的话,收益或逐渐回笼。

  短时间内,不建议直接投资股票市场,可以通过基金产品组合进行投资。原有的基金投资品种不详,粗略估计周先生夫妇为中立型投资者,建议追加投资后整体组合比例为偏股类基金60%,偏债类基金40%。具体操作时应当分期分批买入。这样所承受风险水平为中等,年复合收益率估计为5.6%左右。根据周先生的情况,建议选购持续性收益较好、风格较为稳健的产品。

  2、现金规划

  预留足够家庭备用金

  周先生应先预留一笔家庭备用金,一般是家庭月均支出的3倍—6倍,以应对一方失业或家庭意外事件的冲击。虽然周先生夫妇工作比较稳定,但出租房屋的收入并不是很稳定的收入,没有租客时将损失房租而支出中将增加按揭一项,因此这部分备用金保留为月均支出的6倍为宜。周先生家庭月均支出2500元,则这笔家庭备用金可预留15000元。周先生夫妇可以保留2000元现金,3000元活期存款,10000元购买货币型基金,原10万元货币型基金中剩下的金额可以用于其他投资。

  3、教育金

  基金定投或选银行理财

  孩子的教育费用是刚性的,因此夫妻二人应及早规划,从现在开始建立教育基金,为孩子筹建教育费用。二人按照5%的年收益率进行投资,每年投资2万元,投资13年后即可达到35万元,正好用于小孩子的教育费用。投资产品可以选择股票型基金或偏股型基金进行定期定投,或者银行推出的人民币理财产品。

  4、保险规划

  家庭总保费约为年收入10%

  周先生夫妇均未购买商业保险,任何一方发生意外,都将对家庭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并可能导致教育资金投资的断裂。所以为家庭成员建立健全的财务保障尤为重要。建议周先生为自己和太太选择一些健康险意外险,为孩子考虑的是重疾险和意外险,总保费约为年收入的10%,总保险金额为年收入的10倍,周先生、周太太和孩子的保险金额配置比率为6:3:1。

  5、消费支出规划

  暂缓购车换房先卖现房

  周先生想购买一辆私家车以便于出行,车辆的消费将大大提高周先生家庭的月支出,以目前的平均消费水平,一辆小汽车的停车费、油费、过路费、保养费等一个月要3000元左右,相当于周太太一个月的收入。而且周先生夫妇俩的工作都属于内勤性质,对车的需求并不是很高,故建议推迟两三年再实行购车计划。

  其次是购房计划,周先生夫妇已经有一套房在出租,应该还有一套自住房。若是想在未来换一套大房子,以改善居住和生活环境尚可理解。但如果是再买小户型房子,不管是用来出租还是投资,都存在风险。现在政府在控制房价,房市的走势扑朔迷离,故不建议再买房投资。如果要换大房,则可出售现有自住房,作为首期房款,实行按揭付款,房屋月供款与税前总收入的比率在35%以下即合理,不会影响周先生夫妇的生活质量。

  6、养老规划

  建议投资股票型基金

  假若周先生夫妇希望将来继续过上小康生活,现在的确需要提前准备养老金。假设退休后的快餐为15元/个,夫妻俩每人一日吃三个盒饭,则需要90元,1年365天共需要32850元。退休后房贷也已还清,其他费用也将减少,估计年支出大概为4万元。

  按照国家有关退休年龄规定,周先生将于2036年退休,还有25年。假设周先生的预期寿命是80岁,周太太的预期寿命是85岁,则两人共需要养老金100万元。周先生夫妇社保能领取的养老金约为每月1000元,周先生领取20年,周太太领取30年,两人的养老金还有很大的缺口。建议周先生夫妇采用“定期定额”的方式进行投资,从而满足其退休养老金的缺口,投资品种建议股票型基金。

分享到:

如何选教育金?

不同年龄,不同阶段选择不一样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