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保知识手册 | 报销型医疗保险 | 重大疾病保险 | 津贴型医疗保险 | 护理保险 | 产品 | 案例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健康医疗险频道 > 其他 > 正文
赴港买保险现后遗症?市民投保渐趋理性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随着今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走稳以及赴港投保“门槛”的抬高,曾掀起热潮的香港保险也随之“退热”。
   “打飞的也要去香港买保险”的热潮犹历历在目,近日网上就爆出内地客购买香港保险发现“后遗症”的消息。记者调查发现,赴港投保随着人民币美元汇率走稳、投保门槛抬高等因素变化而逐渐降温,大半年以来监管部门的风险提示和规范措施也为这一热潮注入理性思考的动力。不过,对于在香港买过保险的期缴内地居民来说,就得面临“续保不易,退保太亏”的纠结了。
 
  去年起,不少市民尤其中产阶级“爆买”香港保险,甚至在下半年还掀起“打飞的去香港买保险”的现象级热潮。然而才过不久,网上就爆出一起香港保险拒绝理赔的案件。当事人“罗女士”在文中称,其在购买了一份香港保险后意外受伤住院,提交材料后经历了长达8个月的申诉程序,最终未能获得理赔;而由于牵涉金额仅约9万人民币,她咨询的香港法律顾问甚至不愿接手此案件。

  港险只是“看上去很美”?
 
  赴港买保险有了“后遗症”?对此,保险行业人士及网友说法不一。有网友指出,“罗女士”买的是重疾险,但此遭于她是意外住院,即使在内地投保,同样的情况下保险公司也不会受理;也有行业人士表示,由于香港保单合同上许多方面的描述与内地都不一致,监管法则不一样,不少内地客户看保险合同都会“蒙查查”,因此购买时难免出现没研究透就想当然的情况。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王福重近日在一档财经脱口秀栏目中表达了“香港保险所声称的高收益实际上并不存在,只是一种预期,只是看起来很美”的观点。
 
  他警告称,香港保险所提出的境外资产配置等议程不仅存在回报风险,更可能是一种介于灰色地带的非法行为。同时他指出:“(重疾险)内地比如说保10种香港可能保50种。这听起来好诱人,这恰恰是他最大的陷阱。为什么?一般来讲,前十种重大疾病其实就保了99%了,为了那个1%付出很大的代价,是非常不值得的。”
 
  门槛抬高港险退烧
 
  一家保险中介的经理卢小姐告诉记者,上个月他们公司把开展香港保险业务的团队缩减了一半人数,“去年底客户带着银联卡去香港投保已经不能刷了,大都会公司也只有意外险医疗险能刷,但不知能坚持多久。而如果要刷Visa、MaserCard的话,就要待几天,客户多是商务人士很忙,有人嫌耽误几天不值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