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保知识手册 | 报销型医疗保险 | 重大疾病保险 | 津贴型医疗保险 | 护理保险 | 产品 | 案例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健康医疗险频道 > 其他 > 正文
收入保障保险的特征及其挑战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如果继续维持最低收购价与临时收储价政策,收入保险的开发还可能面临很大的政策风险。
 
  值得指出的是,尽管收入保险在国际上,特别是美国比较成熟,也更符合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实践方向,但其发展也面临不少挑战。
 
  在美国,由于近年来农产品的价格风险显著增加,而且价格风险具有系统性风险的特征,这使得农产品的收入风险比产量风险大得多。原因在于,近年来农产品的价格风险显著增加、价格风险具有系统性风险的特征、尽管理论上产量与价格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但实际上并不完全如此,特别是局部市场。这种风险也使得发展收入保险需要具备一系列的条件,包括足够年份的产量数据,良好运作的产量保险是发展收入保险的先决条件;充分的价格数据,拥有客观、不具有可操纵性、准确反映当地价格的价格发现机制;足够的数据支持以确定价格与产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保费补贴以及对巨灾风险的公共支持;对公共资金使用的有效监督;政府提供充分的法律和监管框架等。
 
  除了上述共性的挑战外,在中国发展收入保险还面临如下挑战:
 
  第一,产量保险的发展很不充分。除了个别地方对产量保险的探索,绝大多数产品都是成本保险。尽管这种成本保险可以近似地看成是低保障水平下的产量保险,但所积累的有效数据还是很有限的。
 
  第二,在现行条件下,价格风险很大程度上是政策风险,而不单纯是市场风险。我国多年实行的农产品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价对价格的托底,使得实际市场价格、期货合约价格以及最低保护价大致呈现同一变化趋势,且波动程度有限。价格波动主要是对政策可能变化的反映。如果继续执行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则农民对于价格风险有最基本的保障预期,那么,农户对于收入保险的需求可能不大。我们在有的地区调研时,农户代表就说,“有政府的价格保护价收购,我们没有必要花钱买这种收入保险。”
 
  原因在于,最低收购价与临时收储价的价格“托底”信号显著,粮价“只涨不跌”预期增强,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及市场价格信号被扭曲。政府通过政策性收购掌握了大部分粮源,导致市场供应依赖于政府政策性粮源的投放,形成了政府调控政策主导市场粮价基本走向的格局,很大程度上使粮食市场呈现“政策化”趋向,“市场价格”可能并不存在,并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如果取消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则长期内有利于形成市场价格,但短期内价格走低几乎是必然,可保性不强。在这种情况下,产量与价格几乎没有相关关系,价格可能单边下降,与产量无关。
 
  第三,价格发现机制不健全。收入保险保障价格的确定,对于收入保险产品的开发与定价至关重要。其他国家的经验表明,这个价格的确定有赖于期货市场,原因在于,期货价格通常对于现货价格具有价格发现的功能。期货市场可以为收入保险的保障价格确定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美国的收入保险是以期货市场远期合约价格作为预期价格,用于设定保险标的保障价格的依据,未来实际价格低于保障价格的差额完全是由保险合同签订后的不可预期因素造成的,这样就可以规避和有效防止逆向选择问题。
 
  因此,我国为了发展收入保险,更好地参与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夯实收入保险发展的条件:第一,大力探索产量保险,不断提高农业保险的保障水平,为收入保险的发展奠定基础。第二,进一步推进农产品价格改革,形成市场化的价格形成机制。第三,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利用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设定保障价格,为收入保险的产品设计奠定基础。
分享到:

本周精彩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

健康医疗险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