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保知识手册 | 报销型医疗保险 | 重大疾病保险 | 津贴型医疗保险 | 护理保险 | 产品 | 案例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健康医疗险频道 > 其他 > 正文
险企抢滩大健康领域 业内担忧模式难盈利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近年来,随着健康保险市场热度的不短提升,险企在健康险领域动作不断,提出“大健康战略”、收购医院、建立健康管理公司、投资医疗管理机构等。险企对医疗健康领域表现出了极大地兴趣,纷纷加码投资、通过不同方式抢占市场。
 
  除了这些直接合作,险企还通过APP、自建健康管理机构网络等方式与医院建立合作。如国寿上线的“国寿大健康”管理服务平台,与40多个城市的400多家医院进行合作;新华保险的健康管理门诊部,覆盖在武汉、西安、青岛、烟台、等九地,业务范围也涵盖了预防保健科、内科、外科等。
 
  利于改善医疗紧张局面
 
  实际上,医疗资源紧张一直是我国医疗行业的难题之一。瑞士再保险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称,受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通胀等影响,中国的医疗保障缺口到2014年底将达到122亿美元;而到2020年,该缺口将达到730亿美元。
 
  在这个供需不平衡的市场下,险企的加入有助于改善医疗紧张的局面。同时,配套推广相应的保险产品,还能吸引客户。尤其是在个人税有健康险产品推出以后,相应的附加医疗服务成为险企服务能力、争夺客户资源的一个主要标杆。
 
  首都经贸大学金融系教授庹国柱认为,从管理健康险业务的角度来讲,筹建医院在医疗费用成本控制,防止过度医疗等方面对保险公司有积极意义。此外,保险公司还可以通过医院这个平台,积累足够的医疗数据,改善险企的保险精算。
 
  阳光保险相关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通过股权纽带,医疗机构能够更好地帮助保险公司收集保险数据资料,利于保险公司获得被保险人的完整健康信息档案,优化产品定价;同时可以从病后报销,转而做到病前预防,更好的发挥保险的风险管理作用,无论对患者还是保险公司,这都是“保险+医疗”模式的最大益处。
 
  泰康、国寿成立和控股医院,想必也是出于这种思路。不过,与险企对“保险+医疗”模式的推崇不同,业内人士对这种模式的盈利能力让存在担忧。北京工商大学保险系主任王绪瑾认为,保险公司与医院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但保险公司入股医院还需谨慎,因为医院的投资回报有限。
分享到:

关于 的更多内容
本周精彩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

健康医疗险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