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保知识手册 | 报销型医疗保险 | 重大疾病保险 | 津贴型医疗保险 | 护理保险 | 产品 | 案例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健康医疗险频道 > 深度评论 > 正文
老人医疗保险制度如何建立?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医疗制度改革催发了人们对商业医疗保险的需要。那么,在老龄化社会的今天,老人医疗保险制度如何建立?

  随着人口平均寿命的不断延长,被称为“银发浪潮”的人口老龄化成为各国都要面临的问题。中国进入21世纪后,面临人口老龄化越来越大的压力。尽管老龄化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此,积极探索缓解老龄化带来的医疗保险基金压力的对策是非常明智和必要的。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分析

  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较多,主要体现在对医疗保险基金的需求不断增长。一是老年人口比重逐步提高。据国务院2009年白皮书表明,到2035年,我国将出现老龄化,每两个纳税人将供养一位老人。相应的医疗需求和老年照料需求迅速上升,但目前的社会供给大大滞后于需求,若不能有效解决这一突出的供需矛盾,将给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二是老龄化对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医疗保险制度会产生更大的需求和压力。人口老龄化既对医疗保险基金的来源,同时也对医疗保险基金的开支发生影响,总的说来是增加了基金的风险性。三是人口老龄化发生在经济欠发达阶段。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迅速地老化,年龄结构也由成年型转变为老年型,但各个时期的老化速度有很大的差异。更令人担忧的是,高龄老人是增长速度最快的人群,而老龄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高龄老人,因为大多数60~70岁的老年人尚有生活自理能力,而80岁以上的老年人最需要照料,带病生存甚至卧床不起的概率最高。庞大的“中老年”和“老老年”人口无疑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四是医疗保险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作为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重要制度的医疔保险发展缓慢,相应地,医疗保险制度不健全还对人口老龄化产生了负面效应。因此,对人口老龄化中国“未富先老”现象,加上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健全,必须给予高度重视,需要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应对老龄化的挑战。

  二、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分析

  医疗保障,是政府为其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的医疗保健、疾病治疗、医疗救助等项目,保证人们公平获得医疗服务的一种制度。它是社会政治经济正常运行的稳定器,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经过近二十年的改革探索,目前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已初具规模,但制度还不够完善,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保障范围和水平还很低,还没有达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基本目标。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根据享受对象可以分为城市医疗保障制度和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农村合作医疗,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陕甘宁边区的“医疗合作社”,到1979年,全国90%以上的生产大队办起了合作医疗。其经费来源个人和社区集体共同负担。我国新型的医疗保障制度从建立到现在只有十年左右,无论从制度设计的合理程度还是基金积累的充足程度,都很难适应实际的需求。二是资金紧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资金来源是在职职工工资的8%和政府提供的津贴,筹资比例的高低取决于人口状况,包括投保人口的年龄结构、投保人的范围、缴费基础等。有研究表明,65岁以上老年人的医疗支出将近青年人医疗支出的3倍。而同时目前有经济能力缴纳保费的人数却在逐渐下降,造成医保资金更为紧张。三是医疗保障范围覆盖小。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近八成农村人口和近五成城市人口,即全国近3/4的人口在遭遇疾病风险的时候无法得到政府的援助。改革中的医疗保险制度仅覆盖了城镇在职人口,而其家属并未包括在内,广大农村人口更是被排除在制度之外。保障效果即使再好,也很难称得上是良好的保障制度。四是医疗服务和保障水平不均衡。我国目前的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现象。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社会阶层之间享受的医疗服务差距越来越大。贫困地区由于筹资能力较差,所以导致医疗保险基金的匮乏,医疗资源的缺失,而富裕地区则因为经济的发达,资金的筹集比较容易,医疗资源丰富,从而医疗服务提供相对较好。城市中大量在非正式部门中的工作人员、从非正式部门退休的老人,都无法获得社会医疗保障。

分享到: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