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养老思维只求子女“常回家看看”
正如那首红遍大江南北的《常回家看看》中所说,孩子回家能“帮妈妈洗洗筷子刷刷碗,帮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这应该是老人晚年最大的幸福,老人也要明白幸福的晚年不应非要和子女同住。
做子女的也得多为父母着想,我们可以没有能力赡养父母,但也要尽可能的尽尽孝道,多回家陪老人聊聊天、表表孝心。只有两代人互相体谅,才能更加融洽相处,达到双赢。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人都要逐步摆
脱这种传统思想的束缚,其实现在不少有儿有女的老人都表示愿意去敬老院安享晚年。在他们看来,与其在家作个“空巢老人”,倒不如去敬老院,即能让自己心情烦闷时有个说话的伴,也可以让子女安心工作。对自己还有自己都有好处。
开拓养老新模式,幸福养老
虽说养儿防老的传统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养老观念依然存在,可时至今日,养儿防老的老皇历,恐怕越来越行不通了。我们要开拓养老新模式。我们要没有子女一样可以幸福养老。
第一部分:从年轻就开始设置阶段性理财目标,购置商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以防不测做好养老准备。
不仅要准备物资,同时要明白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前30年那健康换财富,后30年只能拿财富换健康”,储备健康的身体也是保证老年生活幸福的关键,所以年轻时要在健身方
面投资,可以把一部分钱用来办健身卡。
第二部分:进行其它投资,养老储备要锦上添花重理财、轻储蓄,可以选择投资理财(如保险、股票、基金、房产等)来储备自己的养老资金。定期投资产品更适合养老理财投资,在进行养老储备投资时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进行组合投资合理分配资金。
第三部分:培养幸福养老观念。养老观念要开放化,居住形式多元化。有1/3左右的中产家庭表示愿意选择“伙伴式养老”、“异地养老”或是“候鸟式养老”等新型养老方式。
“以房养老”是幸福养老之重要途径。我们不一定要把房子传给子女,他们有他们的人生,而老人通过抵押住房既可以保障老年幸福居住的权利,又可在缺少养老资金时折现,保障养老资金的供给,还有很强的抵御通胀的能力。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