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保知识手册 | 传统型养老险 | 分红型养老险 | 万能型养老险 | 投连险 | 产品 | 案例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养老险频道 > 传统型养老险 > 正文
养老保险案例及分析:养老保险打不过储蓄罐?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如今保险已经成为人们比不可少的养老方式,那么,到底我国的养老保险在社会保障中起什么作用呢?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实施的一项调查显示,九成以上的人现在担心养老问题,人们对仅靠养老金维持退休后的生活普遍缺乏信心,57%的人觉得养老还得“靠自己另外攒钱”,37%的人认为退休后自己生活水平将“严重下降”。
 
  养老保险是国家为化解公民老年风险而提供定期收入的社会保障制度。通俗和大体的讲,就是老百姓在还“年轻”、还有工作能力时,把养老保险费用按规定定期交给政府保管,然后等自己退休之后,政府再把这笔钱返还给老百姓,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使每个人都能老有所养。因此,养老保险制度实际上就是公民与政府的一个社会契约,一种互相的信任,一个政府对公民的承诺。一旦这种信任出现问题,那么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就面临很大的风险。
 
  “宁愿每月自己在储蓄罐里放上50元,也不愿意交养老保险”,说明人们对这一社会契约存在某种担心和非信任。笔者认为,这种心理的产生不是偶然的。近年来,养老保险资金被挪用的事情已经不再是新鲜事,如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广州8亿社保基金被挪用事件;再就是报道中所提到的资金缺口问题。据统计,我国养老金统筹基金年均缺口717亿元,总缺口达2.5万亿元,相当于我国一年国民经济总收入的1/3。这种严峻现实很容易让人们对政府的“兑现”能力产生怀疑。在这种情况下,“保守”和“现实”的老百姓很容易就会产生宁可相信储蓄罐也不信任政府的想法。
 

  从社会信任的角度看,养老保险社会保障制度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赢得公众对于政府的支持,也能够使人民对政府丧失信心。虽然有了养老保险,但是依然有57%的人觉得养老还得“靠自己另外攒钱”,公民对养老保险制度的不信任可能导致的后果,是公民对养老保险失去信心,影响到公众对缴纳养老金积极性,甚至产生拒缴危机,比如一些地方发生的农民工退保风潮。更重要的是,国家对于社会成员做出的提供社会保障的承诺,一旦不能落实,将伤害公众的情感,降低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指数。

分享到: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