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保知识手册 | 终身寿险 | 定期寿险 | 两全保险 | 年金保险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人寿保险 > 投保指南 > 正文
寿险转型:2014年基本面整体向好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金融危机后的寿险业,一度以人力和机构扩张为主导,更多地关注规模增长,忽视了“保障”这一保险业立业之基,进而滋生出一系列诸如“理赔难、销售误导”等行业乱象,令保险业屡遭诟病。

  今年以来,商业健康险行业春风劲吹。8月13日,保险“新国十条”鼓励保险公司大力开发各类商业健康保险产品;11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首次为商业健康保险作出顶层设计;11月25日,上海针对保险“新国十条”的细化政策出炉;12月8日,中国保监会召开“学习贯彻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若干意见动员会”,为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再次注入新的动力。

  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平均每个月健康险保费收入均超过百亿元,1月份更是实现保费收入191.62亿元,同比增长高达81.32%,而11月亦实现保费收入109.41亿元。今年以来,健康险业务的月均保费收入一直保持在30%以上的增速,而这一数据是在去年30%左右增速基础上实现的,这意味着今年保险业中健康险业务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记者采访多位业内专家均认为,保险业自身正在寻求回归保险的保障功能,健康险的发展空间巨大,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健康险仍会是拉动整个保险市场增长的主力。

  4家上市险企的产品结构也再次证明了健康险具有的勃勃生机。今年以来,中国人寿(33.42,-0.61,-1.79%)、平安人寿、太保寿险、新华保险的健康险保费收入都有较大提升,其中,平安人寿和新华保险的健康险比例略高。专家表示,这说明在开展传统寿险业务保证规模增长的前提下,几家公司都更加注重业务价值增长、客户粘性以及由健康险带来的衍生市场。

  路径多样互联网保险亟须规范

  在转型的关键之年,在转变和调整当中,寿险市场越来越多的主体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可能性,使寿险市场活力进一步提升。

  和往年相比,2013年寿险业务收入统计口径发生了明显变化。从2013年5月开始,保监会在往年的“原保险保费收入”之外,新增了“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投连险独立账户新增交费”两个统计指标。统计口径的变化使得寿险公司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路线呈现在大众眼前。“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数据的背后,实际上反映了险企的经营策略。寿险业务收入统计标准的细化,也折射出整个寿险行业发展现状及目前各寿险公司的经营策略。

  上述变化表明,回归保障并非保险业转型的唯一路径。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大资管时代的到来,人寿保险公司的定位应该是风险保障与财富管理并重,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发挥保险公司的渠道、队伍、客户资源优势,创新产品,为经济社会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2014年2月14日上午10时,保险版“余额宝[微博]”刚一上线,5.8亿元的额度在3分钟的时间内即被等候多时的人们一抢而空,紧急追加的3亿元额度,也随后宣告售罄。保险业在互联网销售方面再度创造了纪录,打造保险版“余额宝”的珠江人寿、国华人寿也再度风光了一次。不难发现,以国华人寿、前海人寿、珠江人寿等为代表的一批中小寿险公司,目前销售的多为偏投资型的保险产品。不过,2014年这条不寻常的路径,也遭遇了产品下架的危机,一场关于互联网产品创新的思辨贯穿2014年始末。

  伴随着汹涌而来的互联网浪潮,有关互联网保险监管规则制定的步伐也随行而至。前不久,保监会发布《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不仅对市场关注的经营条件与经营区域等问题给予了明确规定,而且从信息披露、经营规则、监督管理等多个角度填补了互联网保险的规则“真空”。

分享到: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

人寿保险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