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保知识手册 | 终身寿险 | 定期寿险 | 两全保险 | 年金保险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人寿保险 > 投保指南 > 正文
银行理财产品骗术揭秘:产品转眼变保险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银行代理基金、保险业务,一直是客户投诉的重灾区。然而由于这类投诉的滞后性,等到产品到期、客户发觉上当,证据已灭失。

  (32.5%是什么?)就是它每年是6.5,最后乘5年是32.5%。(就比如说我存1万,5年以后能拿多少?)16250.(肯定能拿到的是吧?)肯定能拿到。

  但当记者被领到楼上理财室购买该产品,再次向销售确认收益时,她却对在楼下做出的承诺三缄其口。

  (然后5年是多少钱?)我等下算给你,你稍微等一下。这你放心好了。

  直到刷完卡走出理财室,记者也没有从销售口中听到在楼下大堂时一口一个的6.5。根据银监会要求,理财室里的销售过程应全程录音并留存,而大堂里通常只保留3个月。一周后,记者前往该银行拿取保险合同,发现合同所列收益远低于销售人员在大堂里做出的承诺。

  (你这上面哪里写的6.5?)因为保监会规定它只能写2.5.但是因为我们培训时跟我们介绍这个产品的时候,说是肯定是有6的。(你这上面没有白纸黑字的写呀)对,这合同上是真的不能这样写明。我要么给你写在这上面,就手写(那你一开始跟我说的时候为什么那么确定呢?)因为我们上面是跟我们这么确定。当然,手写承诺并无法律效应,记者最终退保,而更多客户往往等到几年合同期满、甚至十年、八年才会发现,为时已晚。)

  “作为银行,追求利润本无可厚非,但如果用诚信换取业绩,绝非长久之道。而投资者自身也要在选择产品时,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提高防范风险的意识。

分享到: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

人寿保险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