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保知识手册 | 终身寿险 | 定期寿险 | 两全保险 | 年金保险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人寿保险 > 投保指南 > 正文
美国经验对中国寿险业资产配置的启示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美国寿险业将“风险特征匹配”作为资产配置的基本原则。相比于美国寿险业资产配置的从容和淡定,中国寿险业资产配置显得相当茫然和浮躁。这一方面是因为其所面临的客观条件更困难,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自身主观认识上存在着一定的误区。

  特征之三,通过拉长久期和适度承担风险提高债券收益水平。2012年,美国寿险业所持债券中,购买时期限在10年以上的占67.5%,总体平均为15.9年。同时,美国寿险业在债券等级选择上,并不固守零风险原则,而是注重获得足够的风险溢价。2012年美国寿险业持有债券中处于第一等级的比例为63.0%,第二等级为30.8%,第三等级至最低的第六等级(接近违约)合计占比6.2%。这两项策略提高了美国寿险业债券收益率。1983年至2012年的30年中,美国寿险业固定收益资产毛收益率有28年高于十年期国债,平均每年超越199bp;有28年超过穆迪评级为Aaa的企业债,平均每年超越75bp。

  特征之四,注重另类投资风险控制,并以获得利息收入为目的。除股票、债券外,美国寿险业也投资于抵押贷款和不动产等其他资产。2012年,美国寿险业抵押贷款业务为0.35万亿美元。这些业务的风控措施主要有较好的抵押资产和较低的贷款抵押比,抵押品中商业地产占93.5%,贷款抵押比低于71%的资产达0.29万亿美元。在总额仅为305亿美元的不动产投资中,以“获得租金为目的”的比例占79%。谨慎投资于不动产并以获得租金为主要考量的理念,使得美国寿险业成功避开了次贷危机期间不动产价格大幅下跌的冲击。

  中国寿险业资产配置的客观困难

  从负债端看,中国寿险业的资金成本是非常高的。美国寿险业在养老险税收递延、健康险税前抵扣和保险给付金免征(少征)遗产税的政策支持下,始终立足于风险保障功能,负债成本较低,因此能够在“风险特征匹配”的前提下实现“收益率匹配”。

  但中国寿险业一是没有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二是脱离了风险保障功能而片面强调理财功能,导致负债成本超出了低风险固定收益资产所能提供的回报水平,这一点在银保渠道趸交业务上体现得尤为明显。过高的负债成本迫使中国寿险业资产配置违反“风险特征匹配”原则而到股票市场上冒险。这种冒险在2006年、2007年和2009年的股票牛市中获得了成功,又反过来推高了次年的负债成本,2007年、2008年和2010年正是中国寿险业负债成本较高的银保渠道业务发展最为迅猛的三年。

  从投资端看,中国寿险业所面临的固定收益资产配置环境也不理想。相比于美国,中国债券市场不够发达。一是期限较短。十年期以上债券品种较少、供给有限,不但不利于寿险业拉长债券资产配置期限,甚至还出现“长债短配”的情况。二是风险较高。这在发行端体现为评级普遍偏高,在偿债端体现为较大程度地依靠政府隐性担保或者政府协调下的借新还旧。从2007年至2012年中国未发生一起债券违约,但这种非市场化行为中隐藏着政策变动的系统性风险。三是信用利差较小。2012年之前,AA级与AAA级5年期企业债到期收益率的利差长期处于1%以下,A级与AAA级利差长期处于4%以下。相比之下,2007年至2012年美国债券市场发生了近800起违约,这种散点式违约反而更有利于保险公司测度和防范信用风险,并获得足够的风险溢价来覆盖潜在损失。四是收益偏低。由于中国债券发行需经过行政审批、信用评级和机构承销,场内供给不足、中间环节较多、交易成本较高导致债券投资人收益率明显偏低。

分享到: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

人寿保险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