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是2.5%,这2.5%是如何计算出来的?你用年金现值表,复利现值表和终值表+生命表倒推就可以得到这个数字(这是保险精算的部分基础工作,一般消费者也应该懂一点,其核心含义是20年后的1元和现在的1元不同,在一定利率和通涨水平下,可能只等于现在的几分)
在当前CPI上涨水平下,投保长期寿险是非常不合适的,这里不做理论说明,只举例,14年前利率10%以上的时候,很多人以7-8%的利率水平投保,即使在如此高的利率水平下,现在看来,他们的保单依然起不到保障作用,因为假设你投保10w养老,在14年前来看这笔钱够了,但现在看来,够做什么呢?
相反,意外险和住院补贴类消费险还算不错的制度安排,可以根据需要购买.
其实,随着人的富裕程度提升,对寿险的边际需求是变小的,有千万左右资产的人(这在大城市象蟑螂一样多)完全可以承担百万的医疗和养老费用,自担风险,他们需要的只是一点意外险.
通货膨胀是人寿保险的大敌,寿险产品在设计时,只考虑利率因素而没有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实际情况是通货膨胀一直存在。1980年至2008年,我国实际通货膨胀率高达5.78%(88、89年达18%以上,94年高达24%)。也就是说09年5.4元钱的购买力相当于80年1元钱的购买力。如国寿康宁定期保险,20岁每年交费1500元,交20年共30000元,如果不发生身故和高残,70岁领回30000元,CPI每年按6%增长,30000元的购买力缩减到十分之一,即3000元。既便有的险种预定了预定利率,但也远低于通货膨胀率。人寿保单无法抵御通货膨胀,变现能又极差,是人们抵制人寿保险的重要原因。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