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保知识手册 | 终身寿险 | 定期寿险 | 两全保险 | 年金保险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人寿保险 > 深度评论 > 正文
国寿鸿丰两全分红险:分红险市场的坚守者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国寿鸿丰两全分红险可谓是分红险市场的坚守者,中国人寿就凭着“三鸿”产品一直坐拥分红险高位。

  保单红利支出与分红资产存量的此消彼长,使得中国人寿的理论分红水平大幅下行——按年报中的数据,若2008年中国人寿继续按上一年的分红比例进行操作,则分红率甚至可能低于目前的法定存款利率。

  显然,若中国人寿执行此道,必将对2009年分红险的保单销售形成重创。目前,3.6%的5年期存款利率成为分红政策后市销售的重要标尺。

  较早前中国人寿总裁万峰曾坦言,尽管股市大跌,中国人寿可供出售类金融资产账面仍有大量浮盈,在利润储备上有一定的优势。

  由此,以往丰年积下的分红险特别储备金必将在2008年得以释放。年报显示,在431.78亿元的应付保单红利中,已宣告红利仅242.95亿元,即尚有188.83亿元的未宣告红利可作为2008年公司制定分红政策的余粮出处。

  据东北证券之前就分红事项向中国人寿的查询,该公司表示,“2009年的整个市场环境和投资收益与前两年相比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味攀比2008年的分红率已经不太现实……中国人寿的分红产品分红率只要高于市场上的其它投资型产品,又高于同业,分红险保费收入就不会下降。”

  按中国保监会的规定,寿险公司应于次年4月30日之前向监管部门呈送分红保险专题财务报告。作为银保市场中的寡头,中国人寿留给市场的悬疑时间已经不多。

  给付洪峰已过

  2007年起,一场前所未有的给付洪峰席卷了中国人寿。

  中国人寿的年报显示,该公司2008年的保单红利支出仅16.71亿元,同比下降93.92%;应付保单红利则431.78亿元,同比下降33.03%。

  洪峰的主角是2002、2003年该公司销售的“鸿泰”、“鸿瑞”产品。两款产品形态类似,保险期限5年的趸缴产品均占据绝对比重,为中国人寿早期的银保产品,当时为中国人寿的销量提振立下汗马功劳。

  但因产品设计利润偏低和公司本身业务结构的调整,两鸿产品并未成为长期销售品种。2002年至2003年上半年集中销售了一段时期后,一些分支机构减少了两款产品的销售。

  年报显示,“鸿泰”与“鸿瑞”满期前的2006末与2007年末,两款产品的长期寿险责任准备金分别高达708.57亿元和499.95亿元。换言之,逾千亿的满期给付款将在接下来的数年中被送到全国各地的数百万客户手中。

  作为“两鸿”给付的第一个季度,2007年一季度中国人寿赔付款高达384亿元,创以往纪录。其中,“鸿泰”给付344亿元,2007年该产品的全年给付规模高达488.20亿元。2008年,“鸿瑞”也加入了大规模的满期给付行列,当年给付额261.68亿元,同期“鸿泰”给付215.87亿元。

  在2006年-2008年的三年间,“鸿泰”、“鸿瑞”累计给付额高达1029.70亿元。

  由于这两款产品并未成为长期品种,它们给中国人寿带来的给付压力也在2009年大幅减轻。年报显示,截至2008年岁末,“鸿泰”的长期保险合同准备金余额仅剩6.56亿元,而“鸿瑞”则还剩243.96亿元。

  随着2008年“鸿丰”的热卖,另一场可以预期的更大规模给付洪峰预计在2011年到来,并在2013年到达顶峰。

  作为中国人寿近年来的主打银保趸缴分红险品种,“鸿丰”在2006年-2008年累计收入2015.15亿元,2008年岁末的长期寿险合同准备金高达2143.96亿元。

  此外,在经历了近两年势若冰火的大规模“鸿系列”承保与给付之后,中国人寿似乎也开始重新构建自身的银保分红险结构。

  2009年,该公司放弃了以往5年期为主导的产品,转而力推趸缴或3年期缴,保险期限6或9年的“鸿富”产品,似乎在避开客户对其分红率与同期银行5年期存款(税后)利率的比较。

 

 

分享到: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

人寿保险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