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保知识手册 | 终身寿险 | 定期寿险 | 两全保险 | 年金保险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人寿保险 > 寿险故事 > 正文
从白衣骑士到野蛮人 险资为何年末大扫货?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险企投资上市公司20%股权或拥有参与决策的权力后,这部分投资收益将只受到被投资上市公司净资产、净利润变动的影响,二级市场估值的波动将不会影响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和净利润等指标。这也是险资频频举牌的原因。
 
  2015年7月,保监会颁布《关于提高保险资金投资蓝筹股票监管比例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保险资金投资股市,尤其是蓝筹股“救市”作出规定。
 
  根据通知,只要满足上季度末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20%、投资蓝筹股票的余额不低于股票投资余额的60%两个前提,保监会允许险企投资单一蓝筹股票的余额占上季度末总资产的监管比例上限由5%调整为10%;投资权益类资产的余额占上季度末总资产比例达到30%的,可进一步增持蓝筹股票,增持后权益类资产余额不高于上季度末总资产的40%。
 
  同时规定,保险资金投资的蓝筹股票,应当符合保险资金权益投资相关规定,在境内主板发行上市,市值不低于200亿元人民币,且具有较高的现金分红比例和稳定的股息率。
 
  与过去相比,不仅险企投资单只蓝筹股的比例上升一倍,保险资金整体投资权益类资产的比例也上浮10%。
 
  根据民生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本轮举牌潮开始于2015年,在2015年下半年达到高峰。在2015年下半年,上市公司被举牌的次数达到了130次。其中以保险和私募基金占绝大多数。
 
  而2015年下半年险资举牌次数激增,则主要源于政策放开。
 
  行业数据显示,自股市大幅波动开始至7月8日,保险机构持续净买入股票和股票型基金,股票累计净买入574.2亿元,股票型基金累计净买入548.42亿元,合计净买入1122.62亿元。其中,保监会重点监测的6家重点公司净买入股票和股票型基金151亿元。
 
  随后各大中小险企纷纷主动“请缨”救市,除去承诺不减持外,诸如中国人寿、安邦、华夏人寿国华人寿等险企均公开表示欲增持A股,“为国护盘”。
 
  如果说起初的举牌行为是纯粹的救市之举,此后险资的密集进场则更像是对实际利益的考虑。
 
  尤其进入到2015年末,市场关于险企举牌上市公司的消息此起彼伏,安邦、阳光保险生命人寿等险企纷纷开启“扫货”模式,举牌上市公司。
 
  不少市场人士仍对2015年12月初险资的集体“暴动”记忆犹新。
分享到: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

人寿保险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