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保知识手册 | 终身寿险 | 定期寿险 | 两全保险 | 年金保险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人寿保险 > 寿险故事 > 正文
传统寿险爆发是喜是忧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保监会于今年初的一纸通告,为高现金价值产品的销售戴上紧箍咒,险企纷纷转型主推传统型寿险。五大上市险企发布的中报显示,上半年传统型业务急速增长,然而这难掩增长背后的隐忧。

  忧

  趸缴难掩圈钱意图

  看似保险业业务结构调整已见成效,银保销售也在积极推动传统型产品的销售,但是仍难掩追求规模快速增长的真实意图,这从险企设定的产品缴费方式即可见一斑。

  保险同业经营数据显示,上半年个险渠道传统型寿险均有较多的续保收入,这意味着这一渠道期缴产品占比较大,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银保渠道销售传统型寿险产品时,趸缴产品占据绝对优势。

  北京商报记者查阅各家公司数据发现,银保渠道的传统型寿险保费几乎没有续期保费收入,此前销售产品均为趸缴型产品,而今年各公司大推费改后新品并没有转换缴费方式,主打的依然是趸缴产品。如人保寿险在银保渠道销售的传统型寿险总体保费为345亿元,而新单保费就达344亿元;国寿这一类产品的总保费为453亿元,而新单约为452亿元;平安、太平洋、新华的新单占比情况如出一辙。

  “银保新规只对销售传统型寿险的比例以及保障期限做出规定,如提到保险期间不短于十年等,但并没有对缴费方式设限。”一位产品开发部负责人解释称,因此各家公司会根据自身业务发展需求来设定缴费方式,尤其上半年各公司都预期银保新规效应会逐渐显现,年初都在大力推趸缴型产品来扩大规模,以保障完成全年的目标。

  从上半年各大险企银保渠道销售的传统型寿险“拳头”产品来看,均为趸缴型产品,如人保鑫利年金保险(B款)、国寿鑫丰新两全保险(A款)、平安福终身寿险、太保保得盈(A款)两全保险、新华惠福宝两全保险,在这些产品中多款为费改后推出的新品,这些产品收入的保费在银保渠道传统型寿险中占比至少达到60%,有的甚至高达90%以上。

  各险企分析市场形势时指出,上半年多数险企将冲规模成为目标,下半年有可能回归期缴型、保障更强的产品销售,而在谈到自身的策划时,多认为趸缴产品与期缴产品并行。

  投资承压增大

  “加大传统型寿险产品销售,无疑会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销售误导、合同纠纷等,然而目前转型中,都跟风销售趸缴型全年保险、年金保险,未免让公司进入了另一个风险区。”国寿养老险公司运营部总经理助理张绍白指出,这很可能使这一领域的业务增长坐上过山车,很容易出现大起大落。

  据了解,险企销售期缴型产品,将在未来几年内每年收入稳定的保费,一旦缴费方式一边倒,都为趸缴产品这一市场收入如何将成为一个未知数,很有可能滑入负增长,并不利于市场规模。

  国寿在谈到下半年的营销策略时就表示,将在确保完成期缴预算目标的基础上,争取五年期及以上首年期缴业务增加,确保明年续期保费不负增长。此类担忧并非国寿自己,只不过各险企都在为眼前的业绩努力,很少顾及未来的发展。

  “趸缴产品很容易上规模,而目前产品形态单一,明显对中小险企发展不利。”一位中小险企负责人指出,产品销售量大小,除了产品本身责任和收益相关外,还会受到险企品牌形象、实力等影响,此前主推理财型保险各小险企主要以预定收益率来吸引更多投保人,目前发力传统型寿险只能设定更多的保险责任,或长期返还生存金更多一些,这对公司的资金运作能力提出了较大考验。

  事实上,目前趸缴型寿险产品,突然收入巨额的保费,这将使每一家险企的投资压力都会陡增。“突然收上很多钱,对于主导长期投资的保险公司而言,如何投资将成为难题。”一位险资投资人士表示,这不利于长线配置资金。

分享到: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

人寿保险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