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问题的关键在于,真正的保险本身应该是正常的金融产品,银行和保险公司为什么要用误导的方式来销售所谓的保险呢?银行和保险公司销售的产品是真正的保险吗?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进一步展开调查。
今年春天,重庆肖先生的儿子发现,父母亲去存款却被误导买了保险,接着被保险人又被写成了母亲。肖先生一家人的意愿没有得到任何实现,所以向保险公司提出交涉。几经反复后,保险公司提出让肖先生退保。
肖先生此时才意识到,当初他们因为所谓收益高而买的这份保险,不仅没有按照他们自己的意愿提供任何保障,而且,收益方面也吃了大亏。而事实上,肖先生在实际退款时,本金并没有全拿回来。
王成祥在仔细研究这份所谓的保险后发现,这份保险表面看起来很诱人,因为交一份钱可以同时实现风险保障和投资获利两个功能。以肖先生这个实例来说,他们五年分期投资总共10万元,得到了一个表面看起来为21.54万元的保障,同时还得到了4066.33元的收益。但是王成祥通过计算得出,假设这个保障是真的,肖先生也亏了一大笔钱。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