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知识手册 | 社保查询 | 养老保险 | 医疗保险 | 生育保险 | 工伤保险 | 失业保险 | 百家争鸣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社会保险频道 > 养老保险 > 正文
 
昆明养老业任重道远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速读 “最具幸福感城市”、“联合国人文宜居城市”、“长寿之都”……在一系列的荣誉光环之下,现代新昆明需要走出一条自己独有的老年事业建设之路。在全市老年人口超过84万的老龄化压力之下,无论是居家养老、社区养老还是组织养老,都面临着受经济制约的瓶颈,可以说,昆明的养老事业还将继续在一条曲折的道路上摸索前行。
  昆明市老龄委介绍,昆明市的养老形式大体分为三种: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其中,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越来越受社会重视。很多经济条件较好的老人,会选择有专业护理人员的机构养老。因此,政府对机构养老的政策支持力度也有一定的倾斜。此外,在社区居家养老方面,政府也给予大力支持。“现在整个昆明都在大力推广社区居家养老新模式。”五华区老龄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以家庭为中心,以社区为主导,贴近昆明市民的邻里心理,符合市民的经济要求,操作起来也较为实际。

  记者在金实、新迎、金星、梁源等小区采访时发现,多数老人表示,愿意在家养老,不愿到敬老院等老年机构,但社区养老存在的问题是养老配套设施的缺乏。

  带着这个问题,记者走访船房、永昌、丰宁、梁源、金星、新迎等老年居民较多的住宅小区。的确如老年人们所说,社区内的老年服务设施寥寥无几。同样,有着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西苑街道除一间与卫生服务站共用的食堂外,再无与居家养老有关的设施。

  在新迎小区,76岁的李阳老人希望社区能修建一个供老年人社交、活动的场所。他说:“我们文体娱乐就只能在盘龙江边走走,想找个锻炼身体的宽敞场所基本没有。”

  而社区工作人员解释,在养老或老年服务设施建盖上,社区根本就做不了什么。“在养老事业上,社区无能为力,没钱没项目。”

  2010年成立的“金色怡园”是西山区首批居家养老服务的试点之一。社区工作人员介绍,由于经费紧缺,金色怡园仅有两名员工料理全部工作。过去还能组织老人开展一些文娱活动,如今只能“缩衣节食”,甚至还会贴钱,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步履维艰。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居家养老服务陷入困境的不仅金色怡园一家。“金色怡园的明天会是什么样,我们谁也不知道,由于资金短缺,当初的很多设想都实施不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坦言。

  目前,居家养老服务面临的最大困难是资金短缺,直接造成服务覆盖面小,水平上不去。该负责人以金色怡园为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金色怡园为老人提供的各项服务,房租,每月需要开支2000元左右。此外,助老服务人员的工资,每人每月1200。也就是说,金色怡园每年至少需要近5万元的经费才能维护正常运作。“如今,居家养老服务点铺得越广,处境越尴尬,压力也越大,我们什么也不能做,只能干着急。”

  破解:政策与资金同时到位

  为解决老年人生活、住房、医疗、教育、居家养老等困难,昆明市相继制定出台了《昆明市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实施办法》、《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云南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的实施意见》、《关于落实对80周岁以上高龄老年人保健补助相关工作的通知》、《关于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农村老龄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法规政策。

  这一系列法规政策,一方面加大了对兴办养老机构的单位进行奖励和补贴力度,另一方面也在积极推动养老事业建设,积极探索养老服务新路子,以期建设一个以居家养老为基础、机构养老为支撑、社区养老为依托的多元化养老格局。但昆明市的养老事业发展,无论是市区还是县区,都面临着政策、资金、人才等多重困难。

  就宜良县中心养老院来说,位于宜良县城郊区的温泉村,算是温泉村里最好的建筑了,但它的交通条件却并不理想。从主干道进入养老院,道路曲折狭窄,两辆车相遇都无法错让。同时,养老院受制于场地所限,要想扩建,十分不易。最为困难的是,养老院每年的运作经费十分紧张,要靠社会捐助、民政捐助及院方自己解决。

  “虽然已经两次改扩建,但依旧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宜良县老龄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有着60余年历史的宜良中心养老院担负着全县养老院建设模范的使命,因为资金匮乏,无法保障非常顺畅的运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养老事业发展的艰巨性。为更好地促进宜良县的养老事业发展,宜良县大力推动“村改居”工作,将南盘江沿线、宜良工业园区及公路沿线村委会改为居民社区,再在社区内设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助推宜良县的老龄事业发展。

分享到: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

社会保险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