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保知识手册 | 分红险 | 万能险 | 投资连结险 | 理财百科 | 产品 | 案例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理财险频道 > 投资连结险 > 正文
2011年的投连险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2011年,国内外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国内资本市场迷雾重重,中国投连险经历了不小的市场考验和业绩压力,虽然投连险账户全年业绩大幅下滑已成定局,但我们仍可以看到少数投连险账户业绩表现可圈可点。
   
 
  十二年,一轮回
 
  2011年,是中国投连险发展的第12个年头。12年的风雨发展历程里,投连险经历过风光和追捧,也受到过黯淡和冷落。2011年,国内外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国内资本市场迷雾重重,中国投连险经历了不小的市场考验和业绩压力,虽然投连险账户全年业绩大幅下滑已成定局,但我们仍可以看到少数投连险账户业绩表现可圈可点。
 
  22%的账户取得正收益
 
  按照华宝证券投连险分类标准统计,截至2011年底,市场上共有180只投连险账户(不含2011年年中新增账户和2011保监会新批准设立账户),各分类账户数量如下:指数型账户6只,激进型账户55只,混合激进型账户37只、混合保守账户25只,增强债券型账户23只、全债型账户10只、货币型账户24只。
 
  2011年度国内外经济形势错综复杂,沪深300指数全年下挫23.44%,中债总指数上涨2.58%,180只投连险账户全年整体平均收益率-11.37%,较2010年0.85%的账户整体平均收益水平相距甚远。这样的结果并不令人讶异,毕竟指数型账户、激进型账户以及混合偏股型账户占据了市场上全部投连险账户的半壁江山。
 
  2011年度,各类投连险账户平均累计回报率由高到底依次为:货币型(3.12%)、全债型(0.56%)、增强债券型(-1.77%)、混合保守型(-9.05%)、混合激进型(-15.74%)、激进型(-20.68%)、指数型(-23.28%)。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投连险产品的管理方式和开放式公募基金产品类似,部分投连险账户也采取类FOF的管理模式,因此,投连险账户的回报率与开放式公募基金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后者也是前者业绩的较好参照物。在华宝证券提供的投连险7个二级分类账户中,激进型、混合激进型、混合保守型、增强债券型账户2011年累计回报率超越可比公募基金,指数型、全债型、货币型账户落后于可比基金。
 
  变额年金账户跑赢同期指数
 
  此外,在经营时间超过5年的投连险账户中,泰康进取型业绩表现十分出众,最近5年累计回报率达338.18%。泰康5年定期保证收益账户每年业绩表现均能进入增强型账户前十大,最近5年累计回报率达48.69%。平安保证收益账户业绩表现也比较出众,除今年排名第三外,一直稳居货币型账户榜首,最近五年累计回报率达20.05%。
 
  2011年,投连险市场还迎来一件大事,那就是中国变额年金面世。这也掀起了保险理财产品发展的新篇章。
 
  2011年6月,金盛人寿推出了首款内部组合对冲管理模式变额年金——“保得盈”。
 
  2011年7月,中美联泰大都会推出了首款固定乘数平衡管理模式变额年金——“步步稳赢”。
 
  2011年9月20日,华泰人寿三个变额年金账户尊享型、智慧型和远见型获保监会批复,但具体产品尚没有推出市场。
 
  金盛和谐账户与稳赢账户自2011年成立以来分别达到了-4.05%和-5.91%的回报率,显着跑赢同期HS300指数,两账户均能够合理地运用内部组合对冲模式、固定乘数平衡模式对账户进行管理,锁定账户净值下行风险,达到保证账户收益的目的。

  善用账户分类设置优势
 
  我们还发现,2011年度,180只投连险账户中有39只账户实现正收益,其中24只货币型账户全线飘红,取得3.12%的账户平均年度回报率,高于2010年1.34%的收益表现。此外,10只全债型账户中有7只取得正收益,23只增强债券型账户有8只取得正收益。而其他四类账户全线飘绿。
 
  若从投连险分类账户累计收益率的情况来看,2011年货币型户、全债型、增强债券型账户中的年度收益率最低值比激进型账户市场表现最好的账户的年度收益率还高,不难想象,2011年激进型账户所面临的市场投资的困难性,以及其投资策略对市场系统性风险的无力抵抗。
 
  而各分类投连险账户之间收益率的差异,也让我们再次认识到,投连险产品分类账户设计的优势,也就是说,正是由于一款投连险产品通常都设置了2~3个以上不同风险度的账户,而且这些账户间通常可以在一年内免费转换1~5次,那么投保人就可依据市场环境变化,通过不同风险收益水平分类账户之间的相互转换,来达到个人整体投资收益水平的最优化,实现较为主动的一个风险控制。为此也再次提醒广大投资者,在投连险的持有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善于利用这一账户转换功能。
分享到: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