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保知识手册 | 传统型养老险 | 分红型养老险 | 万能型养老险 | 投连险 | 产品 | 案例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养老险频道 > 深度评论 > 正文
专家:养老保险应慎走产业化模式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保险专家认为,完善的养老保障应该由30%的社会养老保险、30%的企业年金和40%的个人理财养老组成,建议个人在享受社保的同时积极选择商业养老保险来维持老年生活品质。但是也有专家指出,养老保险应慎走产业化模式。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提出,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通过用地保障、信贷支持、补助贴息和政府采购等多种形式,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公益慈善组织及其他社会力量加大投入,参与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运行和管理。

  按照国际通行的5%老年人需要进入机构养老标准,我国至少需要800多万张床位,光床位建设就有3000亿元的市场空间,再加上康复设施、培训基地等,还可拉动至少1500亿元的投资;从就业角度,至少需要1000万个专兼职护理员,而目前全国有资质的养老护理员才2万人,就业空间很大。

  尽管养老产业化这项公共政策商机无限,而且也得到权威人士的认可,甚至有媒体把它与海洋新兴产业、农业科技产业等并列,视为最赚钱的产业之一,但是,养老不能贸然走产业化的道路。

  养老产业化不符合我国国情。养老产业化说白了就是赚钱。但是,我国是在工业化任务尚未完成、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不仅是未富先老,而且还面临着历史欠账形成的转轨成本。再考虑到我国的老人历来崇尚节俭的消费习惯,投资者或经营者又怎么可能赚到大钱呢?

  现在,有一个理论上的认识误区,就是把我们过去那种公益和福利双重属性的养老制度,视为计划经济的产物,要变革就要走产业化道路,即全面推向市场。其实,即便在一些发达国家,养老也不完全走市场化的路径。譬如,美国的养老业就分为营利性的和非营利性的两类,前者大多为私人公司所办,后者主要由教会兴办,政府则给予部分补贴。所以,把整个社会养老问题推向市场,是政府的缺位和失职。

  更重要的是,养老很可能会重蹈教育医疗产业化覆辙。近年来,医疗教育之所以丧失了其公共品的本质,甚至沦为赢利的工具,其根源在于医疗和教育的过度市场化和产业化。让普通百姓承担了过于高昂的医疗成本和教育成本。倘若养老也走医疗教育产业化的套路,“养不起老”,极有可能变成影响公众生存的又一座新大山。

 

分享到: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