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知识手册 | 社保查询 | 养老保险 | 医疗保险 | 生育保险 | 工伤保险 | 失业保险 | 百家争鸣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社会保险频道 > 深度评论 > 正文
 
事业单位“固定工”养老金该咋缴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23日,养老金并轨终破冰的消息出来后,我省的黄先生非常关注。他说,自己在一家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上班,但是跟机关事业单位有正式编制的人员有所不同,他虽然在单位工作多年,但尚未纳入事业编制。
   23日,养老金并轨终破冰的消息出来后,我省的黄先生非常关注。他说,自己在一家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上班,但是跟机关事业单位有正式编制的人员有所不同,他虽然在单位工作多年,但尚未纳入事业编制。因为编制内人员不用缴纳养老保险,所以这么多年来,他也一直未缴纳。现在,他最关心的是,在将来缴纳养老保险之前的工龄该怎么算?“有正式编制的人应该会出统一的政策,而像我这类员工,会不会也有妥善解决的政策?”
 
  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说,在全国各地,像黄先生这样的职工并不少,是养老金并轨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具体情况不尽相同,各地的政策也有所差异。“原则上讲,这个跟发工资是一样的,谁给你发工资,谁给你缴纳养老保险。”唐钧说,机关单位和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其编制内员工未来缴纳养老保险时,如果跟企业比例相同,单位负责缴纳的20%,由财政支持,在此之前的,有可能会视同缴费。而一些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不论是否具有事业编制,也都需要资金充实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
 
  唐钧说,入职时间不长的“新人”好解决,主要是历史欠账,比如工龄超过20年的员工,如果为他们补缴,将会是一个巨大的资金额。不少单位尚不具备足够的财力,将所有的历史欠账一次性补缴。这一块怎么补?能不能视同缴费?如果能,需要符合什么条件?如果不能,那么是全额补缴还是按照一定比例补缴?还要等政策。

  疑问

  参照国企改革视同缴费是否可行
 
  一位熟知社保管理的人士说,原则上来讲,视同缴纳是上世纪90年代的社会保险政策刚刚实施时一个特殊过渡政策,截止时间是1994年1月,这一年社会保险开始正式实施缴纳。在此之前的工作年限,如果符合相关标准,可认定为视同缴纳。也就是说,视同缴纳仅适用于特殊的历史时期,且需要社保部门认定。将来在养老金并轨过程中,是否会重新运用视同缴纳的政策,具体设定怎样的准入条件,都还是未知数。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只要在事业单位工作就认定视同缴纳,不太现实。
 
  “从90年代国企改革中对养老金的解决来看,对于事业单位中的固定工,将来有可能会分类处理,已经退休的‘老人’、‘中人’和‘新人’,不会一刀切,而是根据具体情况,按照一定算法,平稳过渡。”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房连泉说。
 
  “视同缴费,实际上是确认了一项历史负债。”房连泉说,这笔负债金额太大,原因复杂,一时半会儿补不上,所以以“视同已经缴费”的方式延缓。如果一个人并未缴纳养老金,但是视同缴费,也就意味着他的养老金将有社保基金这个大的“社会资金池子”来解决。那么问题就来了:一是这个资金池子够不够大?二是哪些人可以将欠账推给资金池?“毕竟这是大家的钱,牵涉到公平的问题。”房连泉说。
 
  上述熟知社保管理的人士说,社保基金存在缺口大和地区分布不均衡的现实问题。视同缴费就意味着有一部分人的账户可能是空的,他们没有交钱,但是退休后却拿钱,这直接关系到社保基金的收支情况。在一些地方,社会保险缴费实施得较早,参保人数多,而退休的人少,社保基金就会有结余;但是像东北一些地方,原是老工业城市,大量国企职工视同缴费,并达到退休年龄,而正在缴费的年轻人有限,社保基金就会收不抵支。
 
  建议一些事业单位是缴税大户,政策上应倾斜
 
  有受访专家说,不光黄先生这样的“固定工”,实际上,目前在全国各地,有不少事业单位会自主招聘一些人员,虽然这些人尚未取得事业编制,但是在职员工并未超出单位的整体编制名额。由于历史遗留原因,这些人往往参照事业单位的模式,并未缴纳养老保险。如果并轨后,让他们完全补缴,对一些经济来源较少的事业单位来说难以实现,为了保障员工利益,应该给予特殊考虑。
 
  另一位受访专家建议,毕竟这个问题是有历史原因的,最好建立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之上,用符合现实的办法妥善解决。之前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完全“吃”财政,不缴养老保险,且在改革之后有可能采取视同缴费的方式解决历史欠账,相比之下,那些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不但不靠财政吃饭,长期以来还向国家上缴了大量税费,更应该有所倾斜,在政策上适当照顾,平稳过渡。
分享到: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

社会保险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