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9月新学期开始,学生平安保险(以下称学平险)开始进入销售旺季。日前,中国保监发出公告,称今后学校不能再以投保人的名义包办学生平安保险,学平险的投保人只能是未成年学生的家长或监护人。这一规定,意味着保险公司依靠学校包办学平险的营销方式要彻底改变,目前多家保险公司都在寻求新的营销方式,转向直接面对家庭进行营销。
学校不能再包办了
据了解,学平险应算是低保费、高保障的好险种:在校学生以及所有未成年人只需缴纳数十元的保费,就可以获得包括意外伤害、意外伤害医疗以及住院医疗等在内的多项保障。
但是,学平险原来保险公司在险种设计上,主要是针对学校、教委等团体机构,一般都由学校代学生购买,作为纯粹的团险业务来做。往往保险公司是用一张总保单承保一大群学生的保险,而且投保过程是由保险公司与投保方的代表(往往是学校的有关负责人或领导)签订的。因此,许多家长虽交了保费,但是对具体保险内容并不清楚。久而久之,学平险带上了行政强制的色彩,引起了家长的不满。
近日,保监会公告称,从事保险活动必须遵循自愿原则,学生及其家长有权自主选择,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无权强制学生购买学平险。这也意味着学平险今后不能再以团体销售的方式,由学校以投保人的名义为学生购买。保单只有家长或监护人的亲笔签字认可才能生效。
家长投保意识并不强
记者从有关渠道获悉,结束学校包办后的学平险,目前投保情况不容乐观。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1200多万中小学生,投保率在50%左右,且还有下滑的趋势,个别市区投保率只有6%。而占据着学平险绝大部分市场份额的中国人寿广东省分公司,今年全省承保中小学生人数已由1995年的910万锐减为200多万人。其它保险公司的情况大都如此。
据保险业内人士分析,目前相当部分学生及家长缺乏应有的风险防范意识,出事后“亡羊补牢”,而不懂得事前将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
中国人寿广州分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社会的医疗、福利、社保等都没有将小学生包括进去,而各保险公司推出的人身险也大多是教育津贴型,因此,学生阶段的意外及医疗保障处于空白。而学平险是一种保费低廉、保障性强的险种,对于学生家长来说益处是显而易见的。据了解,去年中国人寿广东省分公司学生险保费1.6亿元,赔款达6000万元,可见此险种转嫁风险的作用相当大。
投保渠道已开通多条
在保监会的规定出台后,一些保险公司开始积极探索学平险的营销新模式,例如与银行商谈划账销售方式;推出卡式保单;争取一些大型的企事业单位统一组织其下属单位的职工子弟投保;与计生部门合作发展学生平安保险等;派出业务人员进入学校直接推介,等等。
但据业内人士反映,保险公司由面对学校转向成千上万的家长,营销成本上升,保费可能会提高。
中国人寿广州分公司有关负责人称,新学年开学后,家长可以通过以下多种渠道为子女投保学平险:1.联系孩子所在学校的保险代办员购买;2.直接到保险公司的营业网点柜台购买;3.利用保险公司的客服热线,或登陆该公司的网站购买。
据了解,学平险改由家长直接投保后,他们将被直接告知保险内容和保障范围,一旦出险可直接向保险公司要求理赔,无需再通过学校证明。
投保应坚持三原则
随着新规定的实行,如何为孩子买学平险、买哪家保险公司的产品,将由家长自主决定。据专业保险人士介绍,目前学平险的保费一般在数十元至百多元。但在保费接近的情况下,不同公司的产品在保障功能上有所差别。家长为孩子投保学平险时,应注重根据不同年龄、性格、性别的孩子的需要,仔细比较,选择合适的产品。
根据寿险专家的建议,家长投保学平险时应坚持以下原则:1.选择咨询、理赔等售后服务较好的保险公司,家长签订保单前应仔细阅读条款,明确保险责任;2.选择住院医疗额度高的产品,自律度尚低的幼儿和小学生更应侧重住院、门急诊医疗的保障;3.选择保障范围较多的产品,注意烧伤、烫伤等常见意外是否被列入保险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