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保知识手册 | 少儿大病险 | 少儿医疗险 | 教育金 | 少儿意外险 | 少儿医保 | 少儿理财 | 产品 | 案例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少儿险频道 > 少儿意外险 > 正文
儿童期意外伤害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意外害是一种突发事件,它是生活中对人生命安全和健康有严重威胁的一种危险因素。意外伤害的发生既有外部原因,又有内部原因,有其客观的规律性。它属于一类疾病,国际疾病分类(ICD-9)已将其单独列为一类。

  意外伤害是二十一世纪儿童严重健康和社会问题,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在我国及世界各国已成为0-14岁儿童第一位死因。意外损伤还包括环境污染、生物侵害、自然灾害、战争等。防治意外伤害强调重视一级预防,即在人群中既不要麻痹,又不能恐惧;否则会造成社会不稳定,经济下降、生产迟滞,信息交流阻隔。随着都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儿童期意外伤害是影响提高生活质量,生命质量和社会稳定的一个关键危险因素。

  一.历史背景

  儿童期意外伤害(ChildhoodInjury)也称为儿童期意外事故(ChildhoodAccident)。

  按字面定义,可以定义为由意想不到的原因所造成的损伤或死亡。目前认为意外害是一种突发事件,它是生活中对人生命安全和健康有严重威胁的一种危险因素。意外伤害的发生既有外部原因,又有内部原因,有其客观的规律性。它属于一类疾病,国际疾病分类(ICD-9)已将其单独列为一类。

  意外伤害自人类起即已存在,但它形成儿科学中一个独立的专题,引起学术界的重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研究;并引起社会有关各界关注、协同努力、共同治理,可以把1989年9月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第一届国际意外伤害会议视为一个里程碑。二十世纪80年代中后期,W.H.O欧洲办事处在制订"欧洲2000年保健规划"时提出以1990年数据为基准,2000年降低意外死亡25%,意外伤残50%。随后各国相继立法,成立专门组织,建立监测系统,提出干预方案,取得长足的进步。1993年5月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了第二届国际儿童意外事故学术会议。此次会议报告了各国在儿童意外损伤流行学研究和干预控制工作所进行的深入研究。1996年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了第三届国际儿童意外损伤学术会议。此次会议的论文表明,国际学术界的有关研究已深入到意外损伤的发生机制和重要危险因素的识别和干预。我国儿科学会儿童保健学组参加了该次会议的筹备工作,我国儿科和儿保工作者有5篇论文入选参加会议。1998年在日本名古屋召开了第四届国际学术会议。我国儿科工作者参加了1989年斯德哥尔摩会议,参与组织了1993年华盛顿会议和1996年墨尔本会议。并于1992年在卫生部妇幼司领导下,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支助下开展了农村地区儿童意外伤害流行学研究。

  1996年的墨尔本会议上有人建议将“意外伤害”改为“伤害”。认为,“意外”一词有不可知,无法预料的含义。而“意外”并不一定都造成“伤害”,且“伤害”又不一定皆由“意外”所致。在中文里尚有“意外事故”之称谓,“事故”者,“事件”之意,多为不幸的事情。其结果或伤、或死、或无恙但有惊吓、惶恐、紧张、焦虑等因“意外”而致的精神-情绪-行为等方面的冲突、压抑或偏差。中文在表达此种综合状况上,较之西文有天壤之别。由于将“伤害”引为正词,于是战争创伤、自然灾害创伤、医疗事故、旅行伤害则恭列其内,作为创伤并发症,即休克、呼衰、肾衰、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以及胃炎、心脑血管病也成为“伤害”的研究对象。至此,由纯生物医学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转变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疾病新分支――意外损伤又回复到纯生物医学的桎梏。

  意外伤害可以造成由传统内外科、五官科处理的损伤,这些损伤的处理是纯生物医学的范围,相关知识隶属生物医学,不宜划入“伤害”课题。意外伤害之所以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在于它研究有关意外伤害发生、形成、发展的规律以及防治措施。它的“意外”在于在日常生活中因不小心、没留神、未经心、考虑不周的生活方式所致,并非不可知、无法控制的意思。如果不从医学模式发展的角度去理解和使用这个词,那么,任何生物医学模式疾病都是“伤害”,也都是“意外”。这样,我们就陷入词义学的循环论证而不能自圆其说。特别对于儿童意外伤害而言,意外伤害一词更有其家长、社会进行保护、预防的责任、义务、知识、方法等深刻的内涵。因此,对儿童意外损伤一词,没有改为“伤害”的必要性。我们沿用“儿童意外伤害”一词,可以更好地提高我们的责任心、警觉感、紧迫感,把我们对儿童的呵护提高到科学的高度。

分享到:

如何选少儿意外险?

不同年龄,不同阶段选择不一样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