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独家庭面临四世同堂的压力
其实这是四世同堂的压力,改革开放30年,那些刚出生的独生子女现在是而立之年,他的父辈就是刚刚退休的60多岁,一般来说,他们父辈的父辈也还在,所以除了“421”,可能比他压力更大的是8421,或者6421。过去我们说,四世同堂挺幸福的,都是福气,老年人之间也能互相照料一下。刚刚说的例子还是好的,他起码能从老家把父母接到北京来租个房子,还能交的起租金,可是如果你的父母在另外一个城市,另一方的父母在另外一个城市,那就麻烦大了,这个成本就大了。在养老的语境下,我们谈这个问题,那他就得来回奔波,如果双方的父母一生病,加上孩子还很小,也需要照料,这对年轻人就会忙的不亦乐乎。但是如果还是跨省,那你就得天天请假。
国家政策应该向“421”倾斜
有数据显示,双独的夫妻大概占15%,一方是独生子女大概占35%到40%,而这些人除了要养小以外,这老的一旦生病起来,要是处在不同的城市里面,怎么办?他自己的工作怎么兼顾?如果把父母都接到自己工作城市来,肯定城市里的生活成本也比较高。这是由于国家的政策造成了今天的这个情况,今天还是得想办法做一些过渡,因为现在双独子女可以多生一个子女,所以将来他们长大以后,大家就会多一点兄弟姐妹,帮他们一起负担。但是从现在到未来,大概有十年的时间,是特别紧的时间,如果国家政策没有在这个节骨眼上帮一把的话,那么“421”中间的这个2很难撑下去。
要让在外工作的子女能更好的尽到赡养义务
“421”家庭如何为老年人养老?它其实不是单独的养老的话题,这里面有制度上安排的问题。我身边有朋友说,他本来想把父母接到北京来,或者接到他工作的城市去,但是医疗保障,养老保障,包括领退休金等等,都需要核实,甚至每年要回到当地证实自己还活着,相关的制度让你觉得把老年人接到这个城市来,成本会很高。
还有,相关产业的服务没有跟上,如果我在这个城市工作,我父母在另外一个城市,或者是在农村遇到了一些困难,我能及时地在这个产业链里,找到相关的服务方,能让我即便请不到假,也可以让父母得到相当好的安置。当然钱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但是很多时候,你可以用钱来购买一些服务。还有比如年假制度,现在我们还没有完全推开,很多基层的,包括民营企业等,他们根本就没有什么年假制度。比如说农民工,在农村的父母病了,他在一个饭馆里请假就走了,回来他工作就没了,所以相关的配套的一些福利保障,都是使我们这些在外的人员能够为父母,能够为老人尽一些赡养的义务。
处于而立之年的独生子女进入赡养老人的关键时期,如何从长计议,减轻他们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