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保知识手册 | 分红险 | 万能险 | 投资连结险 | 理财百科 | 产品 | 案例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理财险频道 > 投资连结险 > 正文
投资理财 看清再下手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购买理财产品谨防四大陷阱,尤其注意大打高收益噱头的理财产品有可能“暗藏风险”,别让花钱买保险成了浪费钱。

       如今市民买保险,不仅局限于通过传统的代理人,随意走进一家银行,都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保险产品,“安全、收益又高”的理财产品宣传单分外醒目。银行卖保险成为重要业务拓展渠道,而一些高收益的理财产品也格外诱人。购买理财产品谨防四大陷阱,尤其注意大打高收益噱头的理财产品有可能“暗藏风险”。

  ■案例分析

  高收益前须谨慎

  30岁的王先生想为自己提早准备一笔资金,作为今后生活及医疗储备使用。在某银行他看到分3年缴费的某款分红型保险理财产品,每年投入30000元。10年后可以领到一笔丰厚的资金,包括:期满收益+10年累计红利+第5年末的生存保险金及5年复利+第10年末的生存保险金。王先生在这10年期间得到的满期收益是28270元,还拥有最高可达300000元的意外身故保障。投入产出比达31.41%。

  王先生心动之余也有些疑虑,这到底是保险产品还是投资工具?是否真的安全又有高收益?对此记者请专业人士进行了分析:宣传册上的保险理财是描述性的,分红不能保证。该专业人士对宣传册上每年都有分红,可以享受10年的累计红利的宣传持怀疑态度。因为保险公司在每一个会计年度结束后,将上一个会计年度的可分配盈余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给客户。保险公司实际运作情况必须好于预期情况,才能将所产生的利润分配给客户;而一旦预期出现偏差,客户红利将会受到影响,分红险不一定就能得到分红。

  同时,该产品同样具有不可提前支取的风险,该款理财产品主要收益来源是满期收益,即在保险期满的保险单周年日,按基本保险金额给付满期保险金。如果客户提前支取,很有可能拿不到这笔收益,到时候所获得的收益会比储蓄获得的利息还要少。而这些并没有在宣传单中注明,宣传人员也没有主动进行提醒。

  ■专家支招

  识破陷阱见招拆招

  理财专家提醒消费者避免被误导,关键就是不要盲目看重保险产品的投资收益。理性投资,提高专业知识,避免踏入理财“陷阱”。

  陷阱一

  分红险不一定能分红

  由于保险公司盈利状况的不确定性,分红险不一定能分红。分红险是带有分红功能的寿险,保险公司在每一个会计年度结束后,将上一个会计年度的可分配盈余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给客户。分红险的卖点之一就是定期分红,但由于分红险的利润来源于保险经营利润和从股市等处投资带来的利差等所产生的可分配盈余,具有不确定性。因此,银行和保险公司在推销“保险理财”产品时,向客户诱导许诺的分红比例,往往由于经营状况不好而不予兑现。更有甚者,有些声誉很差的保险公司,寻找各种理由不给客户按当初承诺的比例分红,让投资的市民无可奈何。

  陷阱二

  夸大投资收益率

  目前,理财产品说明书所称的预期收益率,并不等于实际收益率,从字眼上看还是有一定的误导作用,预期收益也可解释成到预定的日期能获得的收益。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部分销售人员为吸引市民投保,会刻意夸大保险产品投资收益,或通过文字游戏塑造高收益假象,消费者应该注意避免被误导,而避免被误导的关键就是不要盲目看重保险产品的投资收益。其实,除万能险外,投连险、分红险两种新型保险理财产品都不保证收益率,实际收益水平并不是固定的。因此,消费者在购买这类保险产品时,一定要认真阅读投保特别提示书,并且还要明白保险的主要功能仍在于保障而不是投资,要理性看待保险与储蓄的区别。

  陷阱三

  满期收益必须到期

  一些保险产品确实有固定收益,但却是合同到期后的满期金收入。一般来说,如果投保人因急事需要提前退保,则拿不到满期金,只能按照保险公司的保单现金价值获得补偿,而这部分金额往往较低,越早退保保单现金价值越少。很可能获得的收益少之又少。而且,如果中途出险理赔,则保险责任终止,投保人也只能获得理赔金。推销人员在对待该问题时,往往含糊其辞,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需咨询清楚。

  陷阱四

  存款变保险

  网络上经常看到有人投诉,自己到银行去存款,结果存款却变成了保险。当自己需要用钱的时候,却无法拿回,如果解除合同,将承担较大的本金损失。这类案例一般都发生在中老年人的身上,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他们特别相信银行,进而轻信银行的工作人员;基本掌握家庭的经济大权;缺乏分析判断能力,专家建议对于别人的推销应慎重为好。

  专家表示,保险产品的本质还是保障,投资只是附属功能,而且相对于股票、基金等投资方式,保险的收益不会很高。首先,保险的霸王条款要看清,不要不看合同条款就签字;其次,一些不能理解的条款还是请律师看看,很可能这些条款中蕴藏着“玄机”;再次,不要听保险公司业务员避重就轻的介绍,不懂就要问清楚;最后,买保险时一定要选择口碑好的保险公司,不要盲目购买。

  ■业内点评

  产品本无罪诚信价更高

  银行保险理财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它只是投资型保险拿到银行去代卖,是保险业通过与银行、邮储、基金公司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通过共同的销售渠道向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那么对于保险理财本身,我们该怎样看待呢?

  其实,保险公司在银行卖保险,就像基金公司在银行卖基金一样,并不存在本质上的错误。保险业通过银行推广了自己的产品,银行通过保险增加了不菲的中间业务收入,对于理财客户来说,银行保险理财也是百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理财方式,只要推销人员能够按照规范提供全面透明的理财产品信息,推销适当,那么这个产品则是一些理财人群的合适之选。

  对于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有一定经济收入,却又管不住自己大手大脚花钱的毛病。投资理财,一方面可以强制自己攒钱,另一方面又可以得到一定的收益,积少成多,一举两得,不失为一个好的理财选择。当然,如果把这款产品硬性或强制推荐给一些不适合的群体,那就有点不厚道了。

  部分销售人员为吸引市民投保,会刻意夸大保险产品投资收益,或通过文字游戏塑造高收益假象。这也造成了银行理财受热捧、保险理财遭冷落的局面。在百姓眼中,银行理财与保险理财也有了天壤之别。对此,无论是银行还是保险公司,在推出一款理财产品时在宣传它积极的一面同时,还应该着眼于根据客户的自身情况做出合理的建议。如果排除欺诈、隐瞒等人为因素,保险理财产品既能理财也有保障,投资者何乐而不为?

 

分享到: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