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保知识手册 | 分红险 | 万能险 | 投资连结险 | 理财百科 | 产品 | 案例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理财险频道 > 分红险 > 正文
七旬老太太的“救命钱”变红双喜保险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保险意识越来越普及。但也正是由于保险市场的发展空间非常大,以至于有些保险业务员为了经济利益不惜违背诚信的道德理念,致使一些保险知识不足的人受到蒙骗,造成经济损失。本文的肖老太正是其中一位受害者,存折里的30000元“救命钱”竟成了“红双喜两全保险(A款)(分红型)”保单。

  其次,一些保险公司业务员为推销保险而和老人嘘寒问暖,套近乎,使老人慢慢放松警惕,再趁机把单给签了。上海陈女士说,某保险公司业务员小戴经常和她爸爸电话联系,几次到她爸爸家去,过年过节还会邀请老父这样的客户去聚餐,送点小礼品。或许是被小戴的殷勤所打动,陈伯三年间在其手中购买了4份保险产品,每年须支付好几万元的保费,是其退休金的2倍多。当女儿提醒陈伯不要上当受骗时,陈伯居然说不要坏了他的好事。

  烟台的一保险公司的业务员甚至向一位后被证实患有精神疾病的王从仙老人推销保险产品,为防止老人毁约,保险公司在电话回访时还哄骗老人说明晰合同内容,并自愿签字。而这份所谓附带重疾险的分红险,10年期满后老人如果仍然健在,连本金都拿不回来。

  应对:看清"谎言"分析自己的真实需求

  不少老年人收入较低,仅有微薄的退休金维持生活,对于五花八门的理财产品,大多"一问三不知",相当一部分的老人更是直言不知道"储蓄变保险"的危害,但他们往往对银行比较信任,认为在银行办业务有保障。

  尽管老人们保守谨慎,但知识的缺乏还是让他们屡屡吃亏。据了解,寿险尤其是银保销售误导的主要受害人群是60岁以上的老人。为遏制"存款变保险"现象,银监会2010年底明确发文要求,不再允许保险公司人员派驻银行网点推销产品。

  在银保销售误导案例中,银行和保险公司的业务员往往不讲保障讲理财,过分渲染高回报,甚至将保险说成是固定收益类产品,隐瞒费用扣除,同时将长期保险说成短期保险。

  一位外资寿险公司的资深业务经理杨女士认为,银保中的销售误导不单单是银行业务员的问题,因为整个销售是团队共同完成的,首先是银行的人提供信息给保险公司代理人,后者再以花言巧语骗取客户投保。

  "老人一般都不知道保险是什么东西,很容易轻信保险利率比银行还高,就稀里糊涂签名了。"杨女士表示,作为销售人员,如果想要在保险这一行做长久,一定要有职业操守。

  在利益驱动下,一些保险公司业务员还是按捺不住"忽悠"的冲动,有意不把产品讲清楚,而银保销售误导取证过程比较困难,又为其增添了行骗的底气。只要保险公司代理人整体素质仍旧比较低,业务驱动的薪酬体系保持不变,寿险的销售误导就会长久存在下去,难以根绝。

分享到: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