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保知识手册 | 分红险 | 万能险 | 投资连结险 | 理财百科 | 产品 | 案例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理财险频道 > 理财百科 > 正文
买理财产品,别轻信“预期收益”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目前,各银行推出形形色色的理财产品,这些产品所宣传的“收益率”相当诱人,让人眼花缭乱。

  “收益率”具有明显误导性

  “××理财产品正在热销中,收益率最高5%……”昨日,记者走访了市区多家银行,发现无论是在网点的电子显示屏上,还是在理财产品的宣传材料上,“最高收益”普遍是理财产品

  的宣传重点。而事实上,前两年银监部门就出台过规定:销售理财产品不许宣传“最高收益率”。

  “这款产品能有多少收益啊?”记者以要购买理财产品为由,向多名理财产品销售人员咨询,对方的回答普遍就是宣传材料上的“最高收益率”,而对于这款产品是否一定能达到这个收益,甚至会不会亏损,则都只字不提。

  理财产品的风险揭示很不够

  根据银监部门的规定,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时,需先充分向客户揭示风险,并且要对客户作风险评估,不得向没有经验的投资者销售理财产品。记者发现,在这个方面,银行做得普遍还不够。

  比如,记者在向销售人员咨询时,没有一名销售人员主动询问记者是否有投资经验,风险承受能力怎么样?而在翻看多家银行的理财产品宣传材料时,记者也发现,这些材料虽然普遍有风险提示的内容,但大都未放在显眼位置,并且很多风险提示都是泛泛而谈,并未清楚地揭示风险。

  理财提醒

  买理财产品要有风险意识

  “目前,不少市民都有错误的观念,认为银行的理财产品都和存款一样,是稳赚不赔的,从而盲目投资导致风险。”对于如何防范理财产品的“潜规则”,扬州第三方理财机构“守得理财”理财师艾飞认为,市民首先应该牢固树立风险意识。

  艾飞提醒大家,不少银行人员在销售理财产品时,都会选择历史业绩或者是“预期收益”作为亮点来宣传,但历史业绩不代表现在和将来,预期收益率只是用于宣传的一个数字,它并不等于实际收益率。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一定要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问清楚产品的风险情况,并且详细阅读产品说明书,作出正确的判断。记者何世春

  延伸阅读

  理财提防以下“潜规则”

  除了别被理财产品“高收益”忽悠外,市民在理财生活中,还需要注意以下“潜规则”:

  存款莫名变成保险

  到银行去存款,结果却发现买了一堆保险,这样的事情屡屡发生。生活中,一些代理保险产品的银行工作人员往往利用消费者信赖银行的心理,谎称某种保险就是存款或者是该银行的理财产品,误导消费者购买。消费者一定要学会自我辨别。

  别信“股神”荐股

  目前许多网站、电视上都有类似的荐股热线电话,背后都有理财咨询公司在操纵,雇用一批证券分析师,名义上是免费推荐股票,实际上是诱骗股民入伙,成为会员,按期交纳服务费。普通消费者不应轻信专家,不迷信涨停股,不要轻易向陌生人泄露自己的电话、身份证号码、银行账户、证券密码等信息。

分享到: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