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保知识手册 | 传统型养老险 | 分红型养老险 | 万能型养老险 | 投连险 | 产品 | 案例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养老险频道 > 专家教你买保险 > 正文
购买商业养老保险储备养老金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面对养老问题的巨大压力,中国政府未雨绸缪,正全力以赴构建社会保险、商业保险两大保障体系。社会保险是国家确保全体居民均能享受的基本保障;商业保险是在自身需求基础上的个性化提升,两者都应具备。

  面对养老问题的巨大压力,中国政府未雨绸缪,正全力以赴构建社会保险、商业保险两大保障体系。社会保险是国家确保全体居民均能享受的基本保障;商业保险是在自身需求基础上的个性化提升,两者都应具备。

  商业养老保险,为何会成为居民储备养老金的主要选择呢?

  平安人寿重庆分公司理财规划师陈玉琳认为,通过银行储蓄来积累养老金存在明显不足,只能作为养老保险体系中的辅助方式。一方面,银行储蓄收益低,无法抵御通货膨胀。另一方面,储蓄养老是一个长期计划,随意性很大,一不小心就会破坏储蓄计划,使自我储蓄养老计划中途夭折。

  陈玉琳认为,由于商业养老保险是一种带有一定“强制性”的储蓄,当保险合同生效后,投保人便要根据合同规定按期交纳保费,以维持保单的有效性,直至保单期满为止。这样,投保人便能有计划地把资金积累起来,养成有规律储蓄的好习惯。若投保人在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期间退保,根据不同的保险产品有可能给投保人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这就迫使人们“存”一笔钱在人寿保险公司,做到细水长流,源源不断,保其一生。有效解决了自我储蓄养老不主动、不自觉,随意性太大的问题。

  此外,保险公司还具有“专家理财”的性质,保险公司有自己的投资机构、投资团队,预防风险、把握市场机会的能力比普通居民要强得多。

  据悉,在美国、加拿大等养老保障完善的发达国家,商业保险已经占全部养老基金的60%左右,完全颠覆了商业养老险在国内一直居于“补充角色”这一传统观念。

  商业养老储备要及早筹划

  以国际经验来说,如果退休后的养老金替代率大于70%,即可维持退休前现有的生活水平,如果达到60%——70%,即可维持基本生活水平;如果低于50%,则生活水平较退休前会有大幅下降。

  去年,荷兰全球人寿保险集团所做一项调查显示,约78%的中国受访者认为,“没有百万元难舒适养老”。以60岁退休计算,假设每月家庭开支仅维持在3000元水平,生活20-25年至少需要72-90万元。如果提前退休或活得更长,再加上通货膨胀的因素,养老费用将轻易超过100万元。虽对高额的养老费用怀有预期,但90%受访者却表示尚未为退休做好足够的经济准备。

  “在个人养老储备方面,西方国家大部分人在30岁左右就开始为今后的养老进行储备和规划,而这个数字在中国往往要等到45岁之后。”友邦保险专家称,很多人到那个时候即便有心考虑“退休规划”,也会因“子女教育”、“子女婚嫁”等问题占据更高的优先度,而让养老的准备不得不往后推迟。

  合众人寿专家建议,投保商业养老保险可作为养老金缺口的有效补充,因中途退保会损失,使工薪阶层能长期坚持储备养老金,做到专款专用。若选择具有分红功能的商业养老险,其增值作用,一定程度上具有抵御通胀风险的作用。当然,保险产品分红也是不确定的。

  值得一提的是,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包括中国人寿、中国平安、泰康人寿、合众人寿等国内商业保险公司近年来纷纷进军“养老社区”项目。去年4月,泰康人寿推出了我国首款与养老社区相结合的“幸福有约”计划,可为客户提供包括居住生活、餐饮、医疗护理、文化娱乐、健身运动等在内的一揽子服务。目前,泰康之家旗下的北京昌平养老社区已经破土动工,计划2015年正式投入使用。

  友邦保险认为,在中国经济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养老社区产业化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但如何健康可持续地发展和运营,是未来保险养老地产项目发展的关键。同时,友邦预计,在当前普遍4-2-1的家庭结构下,未来退休可能会很大程度上依赖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就是把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最佳结合点集中在社区:让老人住在自己家里,在继续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由社区的有关服务机构和人士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或托老服务。

  而保险公司在设计相关养老产品的时候,可以使产品涵盖养老财务规划以及养老服务供给的完整解决方案。比如,将产品的保险利益和社区养老服务衔接,让客户可以获得一定时间数量的社区医疗护理、康复指导、健康咨询、甚至家政服务等各类针对性地服务。

分享到: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