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保知识手册 | 终身寿险 | 定期寿险 | 两全保险 | 年金保险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人寿保险 > 终身寿险 > 正文
瞄准“碎片化时间” 互联网危机感仍在持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互联网生态下的移动平台,还远远不是一条强势的金融产品销售渠道,却以其汇聚互联网用户“碎片化时间”的独有优势,继续推高银行、保险服务商们的热情。

  “碎片化时间”不容错过

  7月3日,华夏银行与中移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签署互联网金融框架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直销银行、互联网理财销售、互联网融资、客户联合营销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此次双方重点瞄准移动互联网平台,产品销售将成为重头戏。

  仅仅一天之后,中国人寿北京分公司宣布择7月8日第二届“保险公众宣传日”当天正式开通“微信支付买保险”功能,京城两位美女主持成为首批体验者,分别购买了该平台在售的两款不同类型的意外险及意外医疗险

  “开通这一功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抢抓移动互联网用户的碎片化时间,并且在操作流程上最大限度地体现出便捷性,最终促成简易保险产品与有需求的消费者之间的交易。”中国人寿北京分公司负责人称。

  今年初,“微信+银行”促成了“微信红包”的诞生,几乎在一夜之间,数亿名微信用户人人都绑定了一张银行卡,微信支付平台迅速做大,也让各路商家看到销售、支付环节无缝对接后的商机。

  这一次,面对扑面而来的支付手段变革,不论是受互联网创新直接触动的商业银行,还是自诞生以来就苦心经营销售渠道的保险机构,各自寻找合适的电商伙伴并与之加强合作及创新,成为当下的主流。

  最新调研结果显示,2002年至2013年这12年间,全媒体环境中的互联网到达率呈现一路攀升的态势。其中,社交或移动类媒体以“势如破竹”之势攫取着媒介份额,居民总体中在线社交人群占比达到47.7%,而在线的社交人群中,使用手机上网的占到85.3%。

  上述醒目的数据也在敲打着银行、保险等商家,大量的手机在线用户意味着体量庞大的“碎片化时间”,如何利用这一看似随机的“碎片化时间”做好金融产品的展示、销售与服务,正在考验金融机构的集体智慧。

  “互动性不足”仍是缺憾

  开通“微信支付买保险”功能的保险公司中,中国人寿并非首家。但根据其他险企前期的销售情况,该渠道的火热程度并非理想中的那样。

  2013年9月,人保财险、平安财险相继完成官方微信平台的升级,成为首批开通微信支付投保的两家保险公司,客户通过微信平台即可完成保费的支付流程。只不过,人保财险微信平台接入的是快钱公司信用卡无卡支付系统,支持人保财险旗下车险、旅游险微信投保及支付,并覆盖国内所有主流信用卡;平安财险则借助公众账号与手机银行支付系统相连接,通过手机完成在线支付,支持车险、意外险、家财险及上述险种的续保业务。

  今年1月,太平洋保险低调接入微信支付,正式启用“太平洋保险e服务”微信支付保险销售功能,成为保险业首个尝鲜者。据悉,该微信账号实现了产寿险产品的自助销售,客户可通过微信支付购买车险、家财险、旅意险、寿险等多款产品,而不仅仅是中国人寿北京分公司此次先行上线销售的三款意外险。

  “问题在于,从网上买保险不像从网上买帐篷、买餐桌一样简单明了,买那些东西几乎不需要双向交流,看准了型号和材质就可以下单,所以希望有一位专业的保险营销员为我答疑解惑,给出具体的购买意见,目前的互联网平台还做不到这一点,双向互动上仍有欠缺,达不到我的期望。”北京的一名自由职业者老王则明确告诉记者,他不会通过互联网来购买自身最需要的健康保险

  据记者了解,为加强与互联网用户的双向互动和沟通交流,保险公司也采取了诸多对策。以太平洋保险为例,如果微信用户希望投保其公众账户销售的产品,只需要在微信端留下姓名、电话、地区等信息,业务员便会以电话呼入的方式与用户取得联系,了解其具体需求并介绍详细的产品信息。此外,互联网用户还可以通过太保微信公众账号享受到人工报价、线下预约、保单查询、在线问答等服务,用太保自己的话来说,希望为移动用户打造一个“随身”的保险服务经理,以弥补“人机”互动性不足的缺憾。

  支付革命催生“银、保危机感”

  美国市场研究公司的最新数据显示,伴随着实体商品销售的远程采购和NFC交易带动,全球移动支付交易规模预计在未来5年增长近4倍,支付金额将超过1.3万亿美元。

  反观国内市场,一款极具便民、惠民色彩的“滴滴打车”手机App软件,自今年以来在几大城市的移动用户手中迅速普及和使用,直接培养了大众消费者的微信支付习惯。

  2月,泰康人寿首创保险业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微保险”——“求关爱”互助型短期防癌健康险,每份仅售1元,通过关注“泰康在线”微信公众账号并购买产品后,支付成功生成的“求关爱”保单页面只需分享至微信朋友圈,朋友圈好友再接力支付1元,便可增加该保单1000元保额,该产品一经微信平台推出即迅速“刷屏”。应该说,这款“微保险”创新性地融入了社交元素,在承保、核保、收费环节上为互联网保险做出了有益尝试,更是微信支付习惯的又一次公众普及。

  和保险业相比,支付手段革命倒逼一度独霸线下支付业务的商业银行抢滩或升级移动支付业务,对移动支付用户的争夺,在银行业更显白热化。2013年,商业银行集中发力,纷纷联手互联网企业、电信运营商、手机厂商创新手机支付业务,不仅交易量出现倍增,支付服务内容也花样翻新,如缴纳交通罚款、无卡取款、信用卡还款、手机号汇款、购买理财产品、贵金属和基金等,试图借助移动支付的强大功能坚守固有阵地。

  但市场普遍预期,互联网企业在移动支付领域内的发展将会越发迅速,或希望摆脱商业银行的牵制,通过条码支付、二维码支付等途径让商家避开POS机相对较高的手续费,使买卖双方直接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交易,一方面为了吸引和聚集自有的客户,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获取更多的消费者信息和消费数据。

  对此,个别保险商已经像商业银行一样流露出浓重的危机感。中国平安年初搭建并在员工内部率先进行测试的壹钱包平台,于5月份正式上线,消费与支付功能的无缝对接,赋予该平台海量获客、高频互动的无限可能。很显然,在互联网生态下,银行、保险的危机感在持续,支付市场的竞争对手也在增加。

  大量的手机在线用户意味着体量庞大的“碎片化时间”,如何利用这一看似随机的“碎片化时间”做好金融产品的展示、销售与服务,正考验着金融机构的集体智慧。很显然,在互联网生态下,银行、保险的危机感在持续,支付市场的竞争对手也在增加。

分享到: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

人寿保险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