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知识手册 | 社保查询 | 养老保险 | 医疗保险 | 生育保险 | 工伤保险 | 失业保险 | 百家争鸣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社会保险频道 > 养老保险 > 正文
 
商业养老保险欲谋划“保险+”求变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税收优惠政策有望今年落地,这让始终没有真正“火”起来的个人商业养老险再次回到大众视野。

  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税收优惠政策有望今年落地,这让始终没有真正“火”起来的个人商业养老险再次回到大众视野。

  “每年支出1万-3万元不等的保费,还得坚持几十年,如果最终收益无法跑赢通胀,那不就赔了。”提到缴纳个人商业养老险,武汉的涂先生面对长江商报记者直摇头。

  的确,如果每个月定投500块钱,坚持20年,即使收益保守一些按10%计算,到时候也能获得近35万元的资产。以通胀率为3.5%计算也值10多万元,总比现在拿出大笔的资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值。

  “从市场态势来看,一是保险公司因为利润等原因,并未大力气主推这块业务;二是市场对商业保险的接受程度低,毕竟目前已经有了社会养老保险,人们的需求不像势头正火的健康保险那么迫切。”2月26日,一位保险行业专家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商业养老险目前主要是通过投资型年金险、兼具寿险功能的两全险等方式进行个人业务市场拓展。”

  多位保险行业人士称,在“银色经济”发展机遇下,个人商业养老险当前独立发展的力度有限,最有可能在税收优惠政策等刺激下与护理、医疗、社区服务等嫁接,实现对市场进行进一步开发。

  市场热度与预计规模相去甚远

  尽管目前专业养老保险牌照“魅力不减”,拿到批复的公司增至8家,但市场热度与业界普遍看好并不太匹配。

  “2015前后就有业内估测2020年我国商业养老保险市场将达3万亿元,但目前来看无论是从产品类型还是市场反应和保费规模来看,离‘市场爆发’阶段还相距甚远。”2月25日,东部地区一位保险行业高管人士对长江商报记者称。

  事实上,有接近市场的保险行业人士观察认为,我国的养老体系大约包括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及个人投资等三大方面,后两项均由企业规划或者个人自愿进行,但当前企业年金在规模和体量上明显远远高于个人业务。

  养老金构成数据显示,美国第一支柱公共养老金、第二支柱企业养老金和第三支柱个人退休账户养老金构成比约为17%、53%、30%,企业和个人负担超过80%;而目前中国养老金第二支柱在1万亿元左右,商业养老保险的规模大概也就是8000亿元左右,二者加起来,占比不到30%,而第一支柱占比在70%以上。

  日前,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5》显示,我国商业养老保险资本占GDP比重、保险替代率、密度、深度四方面规模都非常小,比如目前我国商业养老保险资产占GDP比重仅2.6%,而美国则高达42.5%,而且我国商业养老保险替代率(养老金占退休前工资收入比重)仅为1.1%,人均保费收入仅为185.56元。

  上述保险人士告诉长江商报记者,目前保险公司开发的商业养老保险的费率也未呈现出明显的优势,对社会个人投资者的吸引力不大。

  “商业保险产品设计过于简单,还停留在早期水平上,近几年市场上没有很亮眼的产品出现,其设计及服务水平与个人需求还存在差距。”该人士称,“跟教育金一样,养老保险金投资时间长、回报率不高,金融产品的杠杆属性难以体现。”

  一位资深保险代理人士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称,其为客户推荐产品时,养老保障功能属于“从属功能”,客户对缴纳多年后到60岁再领取返还金的兴趣不大,更青睐能够逐年返还的年金型保险产品和万能险等投资型产品。

  “另一种观点则是认为商业养老保险是在既有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上做加法,社会实利阶层人群可能会将资产更多投向其他方向,而不是在已有社会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再做商业养老险补充。”上述保险代理人表示。

  企业发力转型,返年金险种成半取代产品

  市场占比决定了专业养老保险公司的主要发力方向。

  长江商报记者了解到,一些专业养老险公司仍延续规模导向的业务模式,专注拓展年金管理业务、投资业务等。

  “险资资管计划更倾向于稳健,一些债券、固收类投资方向投资比重仍然较大。”此前,有保险资管人士告诉长江商报记者,“股权等权益类资产投资和第三方财富管理方向也是新的投资方向。”

  不过,对于转型的思考已经开始。平安养老在2015年年报中就提出,在团体保险和企业年金等传统业务的基础上,该公司布局医保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全面实施战略转型和升级。

  平安养老从2015年开始就进行三个转变:由单一的年金经营向以年金为主体的养老资产管理转变,由传统的企业团体保险向以承接政府医保为主体的医疗健康保障业务转变,由现有的企业为主的团体客户经营向企业和政府及其辖下的个人客户全面经营转变。

  而泰康养老保险则与泰康保险集团在养老社区、医养方向上的布局进行嫁接。有保险代理人士告诉长江商报记者,泰康客户在年轻时通过购买其养老保险,享受保险公司专业理财服务,年老时可以入住泰康养老社区,通过保险金安排自己的养老生活。同时,社区内还引入康复型社区医院,打造“保险产品+医养社区”的模式。

  “养老社区同养老保险结合是属于对高端客户的开发,将保险资金同地产、医疗、护理等挂钩,也是险资投资的出口。”上述保险行业高管人士表示。

  事实上,面对庞大的个人客户,多位保险行业人士称,当前常见的开发个人市场的方式,即为将商业养老保险叠加分红和两全保障。在客户购买这些分红类型的产品时,既能享受到年底返还分红的投资性收益,同时又增加有养老金返还功能。另外一些寿险产品则同时附加有养老功能,既能在客户发生生命意外时进行赔付,又兼具养老功能。

  事实上,这类一年一返或几年一返的年金险,是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的一种半取代产品。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中商业保险的平均年收益大多在2%-3.5%左右,而同期的通胀率为3.5%。

  发力“银色经济”,

  与护理、医疗等嫁接

  “个人商业养老险市场要自主快速增长比较困难,政策上的刺激可能会更好的对市场进行开发。”2月26日,一位不愿具名的保险行业专家对长江商报记者直言,目前最可能推动的政策是引入个税递延税收优惠政策,即投保人在购买个人养老保险时,可在缴纳个人所得税前列支一定比例的保费,个人所得税累计至领取养老金时再行缴纳。

  保监会主席项俊波近期表示,未来3-5年,保险业改革红利还会进一步释放,而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有望年内落地。“美国的401K计划推出,不但推动了健康险、养老保险的发展,也推动了22年美国股市牛市的发展。我们的个人递延税今年如果能实现,将为我国健康险和寿险的推进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以美国等国家为例,其推行具有税收优惠政策的个人储蓄养老保险,它是为所有纳税人制定的一种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计划,其基本特点是纳税人可以在一定限额内免缴个人所得税,将这部分资金投资到个人退休账户,等到纳税人领取保险金时,再将保险金作为个人收入按照当时的纳税标准缴税。

  上述保险专家称,该政策的落地,个人客户将对该类型的商业养老保险产生较大的兴趣,或推动商业养老保险市场打破目前“沉闷”的局势,迎来新的局面。

  “或有新型保险公司在养老保险产品上试水和创新,提高产品商业回报价值,同时提升保险公司的利润空间。”一位长期观察养老险市场的保险人士对长江商报记者提出。

  他表示,目前保险公司在商业养老险上动力不足很大原因在于利润空间有限。“健康险等均有概率估算,保险公司有利润保障,而养老险是100%偿付,偿付空间低对客户没有吸引力,偿付空间高则利润不保,两者之间的矛盾需要打破。”

  上述保险高管则表示,进行产品创新可从附加护理功能、医疗保障、养老服务等方向出发,将“银色经济”充分释放出来。“已经有地区尝试长期护理保险,商业养老险机构也可进行参考,单一的返还养老金功能确实很难让客户买单。”

分享到: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

社会保险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