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知识手册 | 社保查询 | 养老保险 | 医疗保险 | 生育保险 | 工伤保险 | 失业保险 | 百家争鸣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社会保险频道 > 养老保险 > 正文
 
专家:养老金空账是制度设计的结果 账户是空的无所谓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引发关注。

  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引发关注。报告称,中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额继2007年突破万亿元大关后,2011年达2.2156万亿元,在32个统筹单位中(31个省份加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11年收不抵支的有14个,如果没有相应的财政补贴,支付缺口将达767亿元。

  养老金是老百姓退休后的养命钱,安享晚年的基本物质保障。“空账”会不会有一天让许多人老无所依?带着这个问题,1月8日下午,环球人物杂志记者专访了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主编郑秉文。

  “空账”是制度设计的结果

  58岁的郑秉文是知名社会保障专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西方经济学、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等。他先向记者解释了“空账”的由来。“社会保障制度的本源模式是现收现付,就是说,它在120多年前诞生时,本来就是用下一代缴的钱养上一代,这叫代际赡养。直到30年前,在智利诞生了一个账户式的储蓄制度,是还在工作的一代人为了自己退休后的生活而攒钱。目前,我国养老金的来源一部分是现收现付,即单位缴的、个人工资的20%,另一部分是个人账户,即个人缴的8%。中国几乎是全世界唯一一个统账结合的国家。”郑秉文介绍说,在这个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制度中,绝大多数的个人账户是空的,因为大家的缴费都用于支付已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了。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现行的养老金制度比较特殊,政府机关和一部分事业单位人员的退休金由国家财政统一发放,而“空账”主要出现在城镇企业职工的养老制度上。这一制度的雏形始于1993年,当时中国正处于国企改革阶段,所以这个制度带有明显的历史烙印:它非常适合大型国企,而不太适合流动性很强的农民工和城镇中小企业。“因此,个人账户从建立开始,就面临一个转型成本的问题,即现在退休的一部分人当初没有缴费却要拿钱。在十几年前制度建立之初,我国没有解决这个转型成本问题。所以,一旦建立账户,就马上出现了债务;账户比例越大,债务就越大。如果当初建立的制度是美国式的,没有个人账户,那么也就不会产生‘空账’了;或者说,如果当初建立账户时像智利那样,马上靠发行债券的方式解决了这个成本问题,那么账户也就不是空的了。”郑秉文说。

  账户是空的无所谓

  不少人担心,目前个人账户资金缺口这么大,是否能够补上,等自己领养老金时会不会受到影响。对此,郑秉文直言:“‘空账’之所以产生,就是为了不影响给退休一代发放养老金,换句话说,恰恰是为了保障上一代拿养老金,才把我们自己的账户掏空了。如果以后都照此办理,我们这一代由下一代来供养,就像我们供养上一代那样,一代供养一代,那么账户是空的也无所谓,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采用的都是这个模式,几乎所有的欧美发达国家都是现收现付的制度。因此,我们对于‘空账’不要有恐慌心理。”

  郑秉文举例说,八国集团——美、日、德、法、英、意、加、俄,没有一个国家引入做实账户的,意大利和俄罗斯引入的是一个虚拟的名义账户,从而避免了做实账户所需要的天文数字一样的资金。二十国集团的GDP总量约占世界的85%,人口约占66%,其中除了欧盟作为一个经济体不算外,就国家来看,只有澳大利亚、墨西哥和巴西的基本养老保险建立了实账积累的账户制度。阿根廷1994年改革引入了个人账户制度,但2008年11月在金融风暴中又实行了“再改革”,把个人账户给取消了。就是说,绝大多数国家建立的不是实账积累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实账积累的个人账户制度是一个新生事物,是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和人均寿命的延长,我国退休人员数量越来越多,领取退休金的时间也越来越长,这导致国家的养老保险支出越来越庞大。而劳动适龄人口的比重在下降,从长期看,我国与发达国家一样,养老金支付将面临困难。“随着老龄化的到来,尤其是到2050年时,中国老龄化的程度在世界五大洲中仅次于欧洲,到本世纪六七十年代时,将高于欧洲,这样就会面临很大的压力。”

  要解决这个矛盾,郑秉文认为只有采取调整参数的方法,一是调整缴费率,就是上班的一代人多工作、多缴钱,满足退休一代的需要;二是降低替代率,就是降低退休一代的待遇水平;三是延长退休时间,让快退休的一代再干上几年。就全球范围来看,大多数国家采取的都是延迟退休的办法。

  做实面临三个困难

  面对养老金的“空账”,舆论在争论究竟要不要把它做实。不少专家学者提出划拨央企利润来弥补养老金缺口,或者将国家控股比例过高的央企部分股份划拨过来补缺。在郑秉文看来,这些想法表达了人们的一种理想,但中国养老保险的账户要做实是很困难的。

  首先,做实账户是一把双刃剑,它要求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体制要非常高效。否则像现在这样,养老保险基金投资体制严重滞后,2万亿元都放在银行里吃利息,十几年了,收益率反而跑不赢CPI(消费物价指数),那将面临多大的货币贬值!

  2000年,我国在辽宁开始了做实个人账户的试点工作,但截至2011年底,全国个人账户实有金额还不到3000亿元,“空账”额达到2.2万多亿元。“道理很简单,地方政府没有积极性,不愿意筹措资金去做实账户。因为好不容易把钱找到了、做实了,地方政府负债累累,却只能眼看着钱放在银行里吃利息,那还为什么要去做实呢?”在郑秉文看来,如果投资体制没有改革,现在就根本没有做实账户的必要,因为不划算。就是说,应该先改革投资体制,然后再谈是否做实的问题。

  第二个困难是做实账户需要的资金额太大了,而且越来越大,简直就是天文数字,如果没有非常规的特殊办法,任何决策者都很难下决心把全国的“空账”都做实。做实账户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抵御人口老龄化,因为做实账户之后国家就基本脱离了责任,但决策者做不到,因为哪个国家也没有那么多的钱去做实个人账户。世界银行曾对30个国家的转型做过测算,建立个人账户所需资金最少的国家,需要的资金额也相当于该国一年GDP的50%,最多的高达300%。

  第三个困难是,如果改革了投资体制,我们一下子能拿出2.2万亿元人民币,并且以后每年都能拿出几千亿元做实它,在未来的几十年里政府都可以做出这个承诺,那么有这个必要吗?没有。因为中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期,即使保持7.5%的增长率,也是世界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在这个大背景下,即使养老保险投资体制改革了,也很难获得10%左右的收益率。就是说,如果一个养老保险基金投资体制的收益率低于GDP增长率,尤其是低于以往14%左右的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那么,这个投资体制将是低效的,所以,做实账户的想法就是次优的。

  “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的养老保险基金要么用于购买国债,如美国等国,要么是采用市场化投资运作,如加拿大等国,而中国是唯一将养老金存在银行的国家。在养老金的保值增值上,中国政府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改革投资体制时的社会环境的压力。”郑秉文说,“投资体制改革并不是置老百姓的血汗钱于不顾,而是按照一个比例,用养老金发放以后的余额进行投资,股票只是其中一部分,还有大量国债,此外还可以进行绿色投资、股权投资、海外投资,总而言之是市场化、多元化、国际化的投资。”

  当然,郑秉文认为,中国养老金制度的完善需要大动结构。“不能再修修补补,敲敲打打,没完没了地发文件,搞试点。那种碎片化的、多轨制的退休制度是个定时炸弹,早改早完成,改得越晚困难越大,危险也越大。而政治家要有担当,总是往后推,最后受害的是子孙后代。”

分享到: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

社会保险关注排行